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当钢铁行业遇上AI,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眼下,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加速席卷各行各业,催生出各种新模式、新变化。当钢铁行业遇上AI,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8月18日举行的“AI+钢铁”技术发布会上,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表示,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已在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未来,‘AI+钢铁’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穿透钢铁生产流程的‘黑箱’,贯通数据孤岛,破解资源调度困局,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张龙强说,跨企业、跨行业的AI生态系统构建将成为趋势,这将促进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商等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表示,钢铁产业是国家工业脊梁,AI是创新引擎,两者深度融合是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必由之路。东北大学率先提出破解钢铁生产“黑箱”的“人机混合智能”模式,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相关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在《开展“AI+钢铁”行动加速钢铁行业中国式现代化》报告中介绍了开展“AI+钢铁”行动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他认为,钢铁工业作为大型复杂流程工业,全流程各工序均为“黑箱”,必须发挥我国钢铁材料领域和AI领域专家的优势,将近年来发展的新一代AI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结合,充分利用钢铁行业丰富的大数据、钢铁领域专家的理论与经验,以及信息领域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的三元认知方法论,建立人机混合人工智能体,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向钢铁行业赋能。

发布会上,宝信软件与东北大学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科技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本次发布会由东北大学联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举办,旨在围绕“AI+钢铁”汇聚行业智慧,共建技术标准体系,共享数字变革红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群)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