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张龙强:筑根基 强引领 以标准推动钢铁行业优化升级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等要求,以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PART

01

《行动方案》发布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原材料工业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标准体系,标准供给质量持续提升,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我国原材料工业在标准管理协同、标准供给水平、标准实施效果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推进、继承创新、分级实施、开放共享的原则,按照“缺标补标、低标提标、优标转标、有标贯标”的思路,加快构建引领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壮大为着力点,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以筑牢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立足点,建设协调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配套;以需求牵引和标杆带动为切入点,强化标准实施应用,为促进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PART

02

三方目标六大任务为标准升级指明方向

《行动方案》提出三方面主要目标:到2027年,标准体系更加优化,完成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等行业的标准评估及优化,分行业构建支撑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以及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通用和质量提升类标准;标准实施应用不断深化,面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等原材料重点领域,遴选300项以上标准应用优秀案例和100项以上典型场景。

《行动方案》明确六大主要任务。一是开展标准体系优化建设;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三是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建设;四是加强新材料产品标准培育;五是夯实行业标准化安全质量基础;六是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PART

03

六项重点工作引领钢铁行业优化升级

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原材料,是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的主战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行动方案》要求,推动落实六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开展钢铁标准体系评估,推进现有标准体系优化升级。《行动方案》提出分行业开展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评估等要求。2022年底,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国标委等相关要求,系统完成了现有国家标准体系优化方案,优化存量标准,解决标准颗粒度过细过小、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补齐增量标准,新增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标准,重构新型标准体系。目前,钢铁行业正在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开展标准体系评估,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形成四个一批清单,即废止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制定一批。到2027年,钢铁行业将根据标准体系指引,提出一批新材料、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标准项目,充分发挥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二是加快钢铁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完善原材料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等要求。钢铁行业持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新技术应用融合型标准体系建设部署,完成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编制。目前,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165项标准的研制;牵头成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研究组,推动全球首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到2027年,钢铁行业将重点研制基础共性、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产业链协同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优先制修订智慧矿山、智能工厂、智能检测、协同降碳、数字化平台、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发布并实施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与成效评估等数十项标准,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助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三是推动钢铁绿色低碳标准研制,服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聚焦低碳技术、碳减排、绿色产品等方面,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等要求。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趋于完善,在节能节水、绿色制造、烟气治理、低碳冶金等层面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研制的产品能耗限额、绿色工厂及绿色设计产品、碳核算及减碳技术等标准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到2027年,钢铁行业将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制修订,开展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低碳冶金、极致能效、近终形轧制、二氧化碳回收与利用等相关工艺及技术装备、管理评价等标准研制,同时做好碳排放核算方法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的统一,服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是开展钢铁新材料标准培育,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成标准。《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成关键战略材料标准等要求。目前,钢铁行业以满足重大装备和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加大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标准研制,完成并发布200余项新材料标准。到2027年,钢铁行业将重点围绕高强韧建筑结构钢、高强度桥梁用钢、高性能海工钢、高强韧汽车板等工程结构用钢,高品质零部件用钢、长寿命耐磨钢、高品质工模具钢、超高强度钢、新一代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机械结构用钢及合金,超大口径管线钢、高性能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特种不锈钢、高效超超临界耐热钢、储氢输氢钢等特种装备用钢,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材料标准,促进先进钢铁材料在产学研用等环节衔接,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五是开展钢铁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筑牢产业安全发展基础。《行动方案》提出在行业标准研制过程中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等要求。目前,钢铁行业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结合产品安全属性和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等情况,研制并发布了《热轧带肋钢筋》《电梯用钢丝绳》等六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到2027年,钢铁行业将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等要求,紧跟行业发展需要,在钢管、钢板等重点领域提出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项目,以标准为抓手,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底线”和“红线”。

六是加强钢铁标准宣贯和推广,不断强化标准实施和应用。《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标准贯标推广和实施应用效果的跟进评估等要求。目前,钢铁行业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关键标准为重点,针对应用范围广、用户关注多、影响力强的标准,组织召开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标准宣贯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云课堂和培训班500余次,参与人员合计3万余人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和推广活动,确保标准应用落地见效。到2027年,钢铁行业将持续推动标准宣贯与应用,强化标准实施指导,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对标达标工作机制,同时借助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手段强化标准应用效果的跟进与评估,探索遴选一批标准应用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场景,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应用。

下一步,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将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全面推动钢铁行业更高质量转型升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