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靠“两手抓”

  新近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推出《主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万字雄文展示了安徽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读罢心潮澎湃,深为安徽人雷厉风行、善作善成的精神所折服。

 

  徽商名扬天下,史上有“无徽不成镇”之传奇。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领全国风气之先。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一批安徽原创成果震惊世界。安徽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占全球20%市场份额的液晶显示屏产业,全国新能源汽车每10辆就有一辆“安徽造”。安徽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令人刮目相看。

 

  尊重经营主体,稳住“基本盘”。骄人的业绩、鲜活的案例背后是安徽人对发展经济是为民造福的最大实事的清醒认识,是安徽人对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的不懈追求,是安徽人对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新优势的生动实践,更是安徽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形象展示。无论市场环境怎么变化,发展经济的信心不变,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不改,始终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切实尊重经营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安徽的实践证明,尊重了经营主体,就稳住了“基本盘”;稳住了“基本盘”,就能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就能把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落到实处。

 

  着力创新驱动,把牢“方向盘”。安徽人深知,今天的前沿领域、科技创新,会孕育明天的“产业地标”。他们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准确识变,把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切换到创新驱动上,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盘”。几年前还几乎不存在的“量子产业”,正在合肥蓬勃而起,云飞路上的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铺就了光彩照人的“量子大道”。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双子大楼外观上令人醒目,更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可穿戴装备成为高新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不仅成就了汽车“安徽造”的美名,而且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合肥、芜湖等城市发展先声夺人,过去垫底的城市也不甘落后,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自觉补短板、锻长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盘”,推动创新驱动行稳致远。

 

  坚持统筹兼顾,学会“打算盘”。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安徽人深谙加减乘除的道道,把发展经济的算盘打得风生水起。告别粗放增长,压缩落后产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鼓励融合发展。政产学研一体化结出硕果,“科大”系列产业腾空而起,引领产业变革,成为高科技特色产业板块,“光谷”“声谷”联手发展,优势互补,美美与共,激发了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乘数效应”。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抱团攻关科技难题,共同做大市场,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奔赴,对外投资、外商投资良性互动,发展活力强劲。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千方百计用好人才,使得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彼此成全,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治国理政纪事”专栏的文章真好,它用生动的事例诠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导大家通过稳住“基本盘”、把牢“方向盘”、学会“打算盘”。在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上群策群力,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一定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