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丁刚:突破美国围堵还要靠中国制造走出去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遏制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美国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下达了攻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号令”,同时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制造的“宣战”。

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中国制造都在受到系统性攻击。

高端攻击包括控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努力将中国的5G技术挤出全球市场;中低端范围的攻击则主要是针对新疆棉花、光伏等优势产品。

另一方面,美国继续加紧对中企制裁,对中国商品实施高额关税。宁可承受税后高价的压力,也要引导美国消费者、销售商与中国产品“脱钩”。

如果中国不能尽快采取反制措施,很可能会失去相当份额的全球市场,并影响中国制造多年来在全球供应链中建立的重要地位。

美国、欧洲,甚至日本和韩国,这些中国制造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政客们正在讨论如何逐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还要提供优惠政策以鼓励本国制造业回流。

外企也在调整,以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有的还采取了“中国+1”的策略——为在中国的工厂寻找“备胎”落户之地。例如,越南。

中国制造正处于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紧急关头。

中国制造的特点之一就是产能大,否则也不可能是世界工厂,因此更需要有广阔的外部市场。

中国制造走出去受阻,有的企业不得不采取收缩策略。但收缩可能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内卷”。

一个企业也许可以通过收缩“活下去”,但更多的企业要“活下去”,就不能大家一起拼收缩。

对华为来说,收缩是一个选择。但对中国制造整体而言,是怎样通过拼争而扩张的问题。

更多的中国企业要“活下去”,就必须继续坚持走出去,拼创新,拼市场。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告诉他的员工,他们应该关注利润和现金流而不是收入,以确保公司的生存。他建议不要把钱花在非战略机会上,而是不惜代价投资于战略性的关键机会。

对中国制造来说,坚持走向世界,扩大市场,巩固地位,延伸链条,就是现时的战略关键。

全球经济的下滑可能正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机会。

服装、打火机、雨伞、假花、自拍杆、手机、电脑……正是这些看上去似乎并不代表当今世界顶尖技术的产品,甚至在一些国人看来,多少有些微不足道的产品,保持着中国与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连接,支撑着中国在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铺就了中国攀登强国高峰的一级一级台阶。

没有这些产品,没有在它们背后奋斗的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向中高端的进取就会失去原动力。继续巩固这些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就是为进一步升级提供动力。

中国制造目前的地位来之不易,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要巩固成果,反击美国遏制,必须顽强拼搏,而不能只是一味退守。

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进取途径,创新与走出去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产品和先进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不是轻而易举可得。有的时候要靠拼技术、拼质量或拼价格,有的时候必须采取更复杂的讨价还价获取,还有的时候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甚至高层的支持。所以需要有更为全面的战略安排。

归根结底,这将取决于我们如何脱钩,如何与全球产业链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和结合。

疫情期间中国出口的增加说明了中国制造的韧性。现在的问题不是世界不需要中国制造,而是比以往更需要中国制造,更离不开中国制造。所以,这是一个我们能否根据这种需要调整我们的布局与对接的发展战略问题。

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制造正在外移。但用“延伸”这个词来表述更好,而且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引领延伸。

延伸需要有更精确的目标和更精准的投入。这包括通过“一带一路”奠定的基础,实施精准的制造业出口和转移战略。

当企业把工厂搬到越南时,劳动力是转移了,但生产链却延长了。看看那些搬到越南的工厂,很多技术管理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和配件还是来自中国,不少产品也是为中国制造业配套服务的。

越南不可能取代中国,在未来一二十年,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全面替代中国制造。但越南这样的“后起之秀”有与中国制造和中国市场更紧密结合的需要。越南制造与中国制造有竞争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共同发展的潜力。东南亚、非洲、拉美地区的很多国家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存在着互补互利互惠的关系。

中国制造是用和平的方式走向世界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我们既要卖产品,也要将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出去,要采取合作的方式。要争取进入人家的市场,也要给人家市场。中国人要赚钱,也要给人家赚钱的机会。

重复一个我在前文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在全球范围建立起的贸易网络,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这些来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和公平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对美国围堵的突破呢?

文 | 丁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