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加快推进中国数字贸易发展

进入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利好政策也有不少。国务院1月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研究数字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中国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影响,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以数字贸易发展畅通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数字贸易新格局。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格局正在重塑,推动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促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深刻变革,为全球化的数字化进程提供新动能。针对需求层面,可以利用数字化红利拉动消费;针对供给层面,数字贸易的创新和应用催生新的行业不断涌现。数字贸易的推进可以提升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贸易的限制,缩短贸易链路,节省贸易成本,促进数字内容出口供给能力的增强。同时,利用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引导数字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推动上下游高效对接,有效促进国际经济循环的畅通。

二是提升数字贸易基础建设水平。数字贸易基础建设是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数字贸易的发展与落地。首先,推动物联网技术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在贸易过程中,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可以促进互联网相关领域突破服务器、大数据存储、数据库建设等薄弱环节技术创新,提升贸易管理效率,实现贸易成本的缩减。其次,完善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降低融资信用门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打破贸易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和响应,为交易双方信用质量提供数据支撑,提升产业链运转效率,加快数字贸易的商流流通。最后,打造跨境商品数字贸易平台建设,提供供应链全流程节点。

三是完善数字贸易服务评价体系。加快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贸易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展数字贸易测度工作,提高全球数字贸易测度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持续跟踪国际数字贸易测度方式的基础上,借鉴WTO、OECD、IMF等国际组织的研究体系,合理、客观、有效地利用相关数据,构建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且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数字贸易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科学分析和评价数字贸易的驱动因素、地区异质性和发展路径,评估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衡量数字化知识和信息的出现对于贸易活动的促进效能,为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整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健全数字贸易服务监管体系。数字贸易作为新型贸易模式,对传统贸易体制机制、规章制度和监管法律等带来巨大冲击,促进国内外数字贸易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等相衔接,可有效降低进口制度性成本。首先,应该从企业层面平衡贸易发展和个人隐私保护,强化企业非法获取、使用和泄露个人隐私数据的法律责任,加大其违规成本。其次,从国家层面积极与发达国家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形成共识,把数字贸易纳入海关监管范围,尽快填补和完善相关领域法律空白,切实确保我国数字贸易能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发展。

五是推进数字贸易全球化。经济活动数字化极大改变了市场的传统运作方式,推进数字贸易全球化,打造具有国内示范作用和全球辐射效应的数字贸易示范区,为探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路径奠定基础。数字贸易渗透领域广、创新前景广、产业链条长,数字密集型行业通过技术进步可以产生潜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进而缩短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创造更多的新型产业,加速全球价值链的横向扩展。因此,数字贸易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融入世界经济的机会,有助于推动数字贸易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 唐晓彬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