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潘刚:勤能补拙成“良医”


  走进鞍钢集团攀钢西昌钢钒炼钢厂“潘刚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墙上大篇幅文字讲述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作为设备医生,就要像扁鹊长兄那样擅于治未病,通过细微迹象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加强保养,预防劣化,时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日前,潘刚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
  正是这种善于发现、不断琢磨的工作态度,让潘刚在各种比赛中屡获大奖。尤其是在去年鞍钢集团精英赛中,他在年龄最大、体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娴熟的技能和缜密的思维取得了钳工第1名。
  “勤能补拙。”说起这次比赛,潘刚谦虚地说。
 
  勤学苦练成内行
 
  1987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潘刚接过父亲手中的“饭碗”,以轮换工的身份成了攀钢修建部的一名钳工。从未见过机械设备、不识图纸的他,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检修工人,除勤学、勤问、勤想、勤练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理论知识。
  有一年,攀钢几座高炉连续几次因气密箱回转、倾动大轴承异响提前更换。为解决这一问题,潘刚结合几次对气密箱检修时轴承润滑不良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在轴承上钻加油孔,增加集中润滑”的合理化建议,立即得到了采纳。直到现在,攀钢所有高炉仍在采用这种润滑方式。
  由于工作中的突出表现,1998年,潘刚当选为班长。他所带领的班组被攀钢集团评为先进班组。继2003年取得中专文凭后,2007年,他参加了攀钢集团高级钳工培训,2009年参加了天津师范学院技师提高班。逐渐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的有效结合,让潘刚的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在2013年攀枝花市举办的第二届“百岗万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一举获得钳工第1名。
  “真正在企业中发挥一名老职工、高级技师的引领作用,应该是在西昌钢钒建设和投产初期的保产阶段,不光自己的技能水平、带班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职工队伍也得到了锻炼。”潘刚说。
  在3号高炉施工过程中,潘刚先后对3号高炉炉顶设备安装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反复考察,测绘出了有效的数据,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安装方案;对承担的360吨桥式起重机的安装方案反复验证,并在施工中多次优化,创造了10名职工、25个班次完成重达600吨吊车设备的全国安装纪录。
 
  精益求精做工匠
 
  2018年3月份,攀钢西昌钢钒炼钢厂“潘刚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这就意味着他有了更多发挥自己所长和把绝技绝活传授给更多职工的机会和平台。
  “师父对徒弟和工作室成员的要求一直都很严格,要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精益求精。”正在工作室练习锉配工件的付朋说。

凭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潘刚带领团队成员先后解决了转炉倾动二次减速机润滑系统过滤器频繁堵塞、转炉除尘系统阴极丝断裂后与阳极板搭接短路致使电场停运等难题。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转炉炉口进砖装置和探索的“炉口进砖上修操作法”,在西昌钢钒3座转炉炉役检修中成功运用后,不仅大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将砌炉时间缩短了2天,同行纷纷前来取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