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桂华:复工复产,中小企业如何跟上

  2月中旬,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全国12省份104个零疫情村劳动力流动情况调查发现,当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平均比例不超过10%。近期,课题组对相关村庄进行了二次调查,发现村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比例提升至30%左右,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另一方面,结合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有待改善。重点企业缺工、中小企业开工不足、中西部劳动力流动滞缓三个问题并存。

  当前,各地政府抓大放小,集中精力帮助产值高、纳税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中小企业的关心还不够。中小企业自身防控能力不足,复产风险大,一部分企业主动延迟复工复产。大中小企业配套出现问题,产业不成体系,已经复产的大企业上游原料供给不足,下游输出不畅,生产能力受限。  

  目前,对于复工复产,沿海地区较为急迫,中西部地区相对不急;已经复产的大企业急迫,暂未申请复工的中小企业相对不急;企业和经营者急迫,农民工相对不急;企业界急迫,卫生防疫系统则较为保守。冲在复产一线的大企业和重点企业承担着巨大压力,再加上产业链跟不上,未知的疫情风险转化为已经复工复产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可能压垮一部分企业,并最终造成经济社会损失。

  笔者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帮助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还要帮助产业链恢复。企业依托产业链生存,离开产业配套,离开中小企业做支撑,大企业不能独立运营。在重点企业和大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后,加快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疫情防控能力上的不足,地方政府可合理分配疫情防控责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出现情况,不能一停了之。

  二是政策扶持重眼前,也看长远。在实施好金融、税费、成本补贴等短期扶持政策的同时,还应从恢复产业链和疏通上下游配套上帮助企业。企业现金流不能断,上下游更不能断。在恢复产业链上多做工作,比短期性救助更为根本。

  三是加快劳动力流动。前期点对点劳动力输送方式效率较低,过去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流动,相当一部分是驾驶或乘坐私家车。3月上旬,随着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流动完毕,以及大企业吸纳能力释放完毕,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不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速度有可能放缓。应改变劳动力流动方式,从点对点的劳动力输送逐步调整为依靠公共交通输送,逐步放开劳动力市场。

  四是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复工复产。目前中西部地区复工复产率较低,本地就业不充分。加快复工复产,有助于完善产业配套。同时,倒逼地区疫情防控体系升级,实现与沿海地区防控体系的对接。

  五是科学问责。预防在先,防控在先,预案在先。对于复工复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疫情,在可防可控的情况下,以帮助企业为主,缓解基层压力。(作者桂华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执笔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