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钢管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国著名的钢管之都山东聊城隆重举行。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应邀出席大会发表致辞并做主题演讲。
陈雷鸣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经济发展已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钢铁行业在进入深度调整与重构期的当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思考问题∶一要精准识变:清醒认识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行业发展的重心已从过去的“增量扩张”全面转向“存量优化”;二要科学应变: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在高端化上突破,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绿色化上深耕,构建可持续未来,在智能化上提速,赋能全链路的效率变革,在国际化上谋划,开拓多元化市场格局;三要主动求变:携手共创钢管行业的新篇章。坚持创新驱动,做新质生产力的开拓者,强化产业链协同,做融合生态的共建者,坚守行业自律,做有序市场的维护者,拥抱数字变革,做智慧未来的先行者。
在主题演讲环节,陈雷鸣发表了《对“十五五”期间我国钢铁及钢管行业发展趋势的展望》的主题报告。他从“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历史性转折”“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与挑战”“‘十五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展望”“‘十五五’期间中国钢管行业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陈雷鸣认为∶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转折点,行业正式进入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二是驱动力的转变: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三是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转变:从“高能耗、高排放”到“绿色低碳”;四是产业形态的转变:从“单一制造”到“智能制造与服务化”;五是资源安全的转变:从“被动依赖”到“主动掌控”。
陈雷鸣强调∶中国钢铁行业的这场深刻变革,是其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必经之路。它不再是简单地“炼钢”,而是转向了更精准的结构、更先进的技术、更绿色的工艺、更智能的模式和更安全的供应链,最终实现全行业竞争力和韧性的根本性提升。
在谈到“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与挑战”时,陈雷鸣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需失衡:总量矛盾与需求不足矛盾交织;二是结构失衡:高端不足与低端过剩并存;三是出口激增:机遇与挑战并存;四是产能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压力较大;五是绿色与成本:“双碳”目标下的生存压力。
中国钢铁行业正同时应对需求总量下滑、产品结构失衡、出口风险加剧、产能出清艰难、绿色转型成本高企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相互关联、错综复杂,意味着“十五五”期间的转型升级之路必将是一场艰巨而深刻的系统性工程。
陈雷鸣对“十五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新业态与新模式进行了展望。他认为∶“十五五”期间,随着国家有关鼓励和支持钢铁行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钢铁行业在这场巨大的调整和重构变革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将会不断变革与成长,进化与升级,将会产生以下十种新业态或新模式。一是全球资源配置型企业集群,二是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三是绿色低碳产业链生态圈,四是技术导向型专业化钢铁企业,五是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六是钢材“精、专、深、优”加工基地,七是全新升级的钢铁流通业态,八是下游核心需求发生质变,需求重心从建筑业向制造业转移,九是短流程炼钢与废钢铁应用新场景,十是AI技术成为重塑行业生态的新引擎。
他特别强调∶“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AI)技术将深度融入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与运营核心,推动其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与智能驱动”的新业态深刻转型。“十五五”期间,AI将不再是钢铁行业的点缀,而是重塑产业形态的核心引擎。它推动行业从依赖经验的传统制造,向以数据驱动、智能主导、绿色高效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新业态演进。这一转型不仅关乎技术和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行业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
陈雷鸣鼓励行业同仁要坚定信心,坚守主业,坚信未来。他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将在改革与转型的双轮驱动下,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钢铁行业将通过下游需求结构性调整和短流程炼钢普及,实现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下游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需求将倒逼钢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协同;而短流程炼钢的规模化发展,不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更将推动行业从资源消耗型向循环经济型转变,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钢链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