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朱继民对钢铁行业破局脱困的几点思考

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讲到了对钢铁行业破局脱困的几点思考:

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钢铁需求增量见顶,钢铁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在需求总量相对稳定甚至小幅下降的大背景下,钢铁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突出,这一矛盾倒逼钢铁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而钢铁行业的调整与优化要既考虑当前又兼顾长远才能在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谋划实施好长期发展战略。

首先,“控产量”仍然是解决当前现实困难的核心问题。解决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只有两种途径,要么增加需求,要么减少供给。当前经济环境下,增加需求无望,只能从减少供给入手,首先解决产量过剩的问题。“控产量”钢铁协会已提倡了多年,现阶段企业再搞“失血性”生产等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与其失血致死,不如止血保命。从1-8月份的生产数据看企业已经在减产,但是与需求下降的幅度相比,减产力度仍然不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钢材价格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已表明,单纯利用市场手段或行政手段无法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难题,必须是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方能解决好这一难题。当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形成“压产能”的共识,出台重大措施来切切实实地消减产能。

一是坚决遏制新增钢铁产能。建议金融机构按工信部规范企业公告名单实行“有保有压”融资支持政策。二是严格税收、环保监管和执法,并通过深化改革创造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议有关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惩处偷、逃、漏税行为的企业;按照环保标准要求,出台执法措施,严惩环保违法企业;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如尽快研究出台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堵住一些企业销售产品不开发票漏税的政策缺口;三是要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补偿机制,补偿的主要受益者是退出企业的员工,其次才是退出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四是探索产能指标有偿交易的新模式,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能指标来实现产能和结构优化,并起到优化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的目的。

第二,“谋转型”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各个企业的做法要各具特色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可以是多产业聚焦发展,也可以是打造品牌和区域竞争力,可以是大力推进产融结合,也可以是把效率作为优先突破的重点。我国有近12亿吨粗钢产能,几百家企业,各自的发展历程、资本结构、技术条件、设备状况、企业文化不同,不可能都朝着一个方向转型,也不可能安排好各个企业朝哪个方向转型。朝哪个方向转,如何转,要由企业回答,由市场决定,因为企业最了解自身的状况,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以前我们进行的创新也好,新产品开发试验也好,大部分是跟随性、仿效性的,瞄准的是市场上哪个企业或哪个品种挣钱,大家一同朝这个方向努力,等大家都研究透了这家企业、这个品种,就开始进行价格竞争,结果就是我们的“创新”又消灭了一家盈利企业或一个盈利产品。创新是系统性的研究谋划,是系统性的推进与分阶段突破的过程,只有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创新之路才能培育出自身竞争力。

第三,纵向合作打造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目前,钢铁全产业链利益存在下滑趋势,不仅包括矿山和钢铁行业,下游制造行业也同样存在着利益流失的问题。1-7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总额下降45.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37.95%,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63%,连续增长多年的汽车制造业今年也下降2.43%,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铁路等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仍保持小幅增长,但是增幅已大幅回落,钢铁全产业链利润下滑明显,全产业链要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面对当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走上制造加服务之路,开创新时期的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四,“绿色化”是钢铁行业毫不动摇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与钢铁行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新环保法的颁布实施。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环保部把今年确定为环境保护法实施年,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钢牙利齿,关键在于落实。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状况彻底改变,让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钢铁行业属于“两高一剩”行业,前期环保欠账较多,势必成为国家环保部门重点监督检查的对象,而环保一票否决制也将逐步成为“新常态”,钢铁企业应对新环保法给予足够重视,从思想上树立尊法、守法的意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大环保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心存侥幸,不踩“红线”,不越“雷池”。加大对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学习研究,明确企业哪些必须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避免出现因为不懂法、不知法导致的违法违规事件,给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企业还应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和各项产业政策的制修订,使法律法规更加公平、合理、可操作,使环保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往我们把兼并重组作为优化行业组织结构的手段,但兼并重组涉及产权结构调整,其实质是一个体制性问题。体制上的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即要建立一整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涵盖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等诸多内容。当前国有钢铁企业改革的关键不是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由“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即推动对国有企业实现由管实物形态的企业转变为管价值形态的资本,包括证券化的资本。对商业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要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本放大功能,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产权的多元化从产权组织的微观层面来看表现为一个企业由多个投资者投入资本而形成的多元化的产权。“多个投资者”可以是同一所有制性质的投资者,也可以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者。只有理顺产权结构,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为市场化的企业兼并重组铺平道路。

建议国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细则,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技术进步、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对企业重组给予支持。同时要积极探索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主要是探索在原有所有者能够合理地退出的前提下如何将优势资本引入民营钢铁企业,对现有企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保证民营钢铁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钢铁企业的重组要在生产规模上实现减量重组,即生产规模要实现“1+1<2”,通过重组力争做到钢铁产能布局的优化,通过重组促进优势企业在市场区域划分上的优化,在效益上则要实现“1+1>2”。

通过有效的兼并重组,力争在行业内形成若干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型行业引领型企业集团;在特殊钢、不锈钢、无缝钢管等领域,以及汽车板、硅钢片、能源用钢、铁道用钢等领域形成若干家专业化集团;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西南地区各形成若干家大型区域性主导型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走控制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具有独特市场的中小型区域性配套企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