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一带一路” 能否带钢铁业走出康庄大道

    钢材消费进入峰值区。从历史数据看,截至目前,2014年是粗钢产量峰值年,2013年是粗钢表观消费峰值年。2013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1%,2014年同比下降3.29%,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71%。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

“一带一路”沿线的希腊等中东欧国家也将为中国钢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比雷埃夫斯港扩建、中欧陆海快线等诸多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等大量用钢领域, 甚至钢材加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优质钢材。在中东欧16个国家中,只有波兰(年产钢860万吨)、捷克(年产钢540万吨)、斯洛文尼亚 (年产钢470万吨)、罗马尼亚(年产钢320万吨)等国家的钢铁能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西欧国家钢铁产业则受到高成本、控能耗等因素的强力制约,而这显然会给中国钢铁产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虽然我国粗钢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一半的份额,钢材产品却主要集中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建筑钢材等中低端品种领域。高强中厚宽钢带、特厚板、汽车用热镀锌板等高技术、高质量的钢材品种,与日本、德国等钢铁强国的差距还十分明显。钢铁产业要想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巨大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或份额,无论产品提供还是产能转移,都需要首先进行“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与主动升级,既不能寄希望于把现有产能简单转移出去,更不能把低端产品随便销售了事。

另外,目前与“一带一路”战略直接相关的金融支持还明显不足,与之间接相关的金融支持能力也非常有限。中国发起的丝路基金初始资本仅有400亿美元,拥有57个创始成员国的亚投行也只有1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法定资本缴纳上限仅为1000亿美元,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还处在倡议研究阶段。

此外,日本在今年5月22日宣布了今后5年大约11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但此次资金规划只比5年前的类似计划增加了30%,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资金支持能力有限将制约“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项目的实施与落地,从而影响钢铁 需求的有效释放。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通过我国钢铁企业与海外合作机构的深入沟通与有效对接,一批技术水平起点高、投资规模精打细算、生产经营“内外兼修”的,印着中国标签的新型钢铁产业集群,有望推动我国钢铁产业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