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民营钢铁企业“走出去”企业需要哪些支持?

    德龙是一家以钢铁产业为主业,集钢铁、仓储物流、金融3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实业集团,下属4个工厂分布在河北的邢台、保定和唐山3个地区,拥有8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主体工厂邢台德龙于2005年在新加坡上市,至今已有10年。

德龙是中国最早在海外上市的两家民营钢铁企业之一,当初选择在新加坡上市,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新加坡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能够加快提升德龙的国际化进程。因此,自上市以来,德龙一直都在寻求海外投资机会,总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融危机前,主要围绕海外上游矿山的拓展。2007年,为确保企业自身生产所必需的原料长期、稳定、足额供应,进一步增强企业产业配套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德龙借在新加坡上市的机会,先后通过资本市场进行CB(可转换债券)和EB(可交换债券)融资20多亿元,用于海外上游矿山的开拓。在全面考察巴西、澳大利亚矿山以后,公司把目标锁定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CapeLambert,在铁矿石价格起飞前,战略性进入了澳大利亚铁矿领域。

第二阶段是金融危机后,主要围绕海外钢厂的新建与合作。2010年以后,当意识到中国钢铁行业将面临深刻调整时,我们加快了海外投资钢厂的步伐,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事业部,积极寻找海外建厂和合作机会。这些年,我们的团队,包括我自己,走遍了欧洲、北美、大洋洲、南非、西亚、中亚、俄罗斯、蒙古、东亚及东盟十国。最终,我们把落脚点主要放在了东南亚和美国。选择东南亚主要看中的是其稳定的增长,选择美国主要看中的是其成熟的市场。

四大项目勾画德龙国际化蓝图

目前,德龙在海外主要有4个项目。其中,泰国项目将于今年8月份正式投产,马来西亚项目已经拿到批文,缅甸项目正在论证,美国项目还在进行深入接洽。

泰国项目———泰国在东盟中属于经济较发达国家,人均钢铁消费量居中。目前,泰国年钢坯需求约700万吨,自给率不足40%。窄带钢需求200万吨,主要用于生产焊管、冷弯型钢、五金制品。根据调研,泰国的焊管总需求量约为130万吨~140万吨,但自产量仅为80万吨,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冷弯型钢需求量约为50万吨~60万吨,主要用热轧料剪裁后冷弯而成。目前,泰国国内无成规模的热轧带钢生产企业,其焊管和冷轧型钢所需的原料均采用宽带剪裁而成,总需求量约200万吨。

德龙泰国窄带钢项目于2014年5月19日开工建设,一期占地为84亩,二期预留地为134亩,固定资产投资达23亿泰铢,主要设备为550热轧窄带钢机组,主要产品为宽145毫米~400毫米、厚1.00毫米及以上的热轧窄带钢,计划年产量为60万吨,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份投产。该项目选址在泰国中泰工业园———罗勇工业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地处春武里府与罗永府交界处,距泰国曼谷约170公里,距MTP港约50公里,距LCB港约30公里(MTP港和LCB港是泰国最大钢材贸易港)。

马来西亚项目———马来西亚在东盟处于核心的地理位置,具备透明的法制制度、较成熟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和优惠投资政策,钢铁行业中电炉炼钢和小型轧钢厂数量较多,而炼铁环节较薄弱,具备发展“高炉—转炉—轧钢”全流程钢铁产业的契机。

德龙的项目位于霹雳州,东北120公里为霹雳州首府怡保,向南150公里为首都吉隆坡,向北220公里为槟城。该地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需求旺盛,没有钢厂,所用钢材均需外购,在该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可面向东南亚热轧卷板市场销售。因此,我们提出在该地建设300万吨板卷项目规划,采用的工艺流程为烧结、高炉、转炉、连铸、1250热轧卷板长流程生产线。该项目于2014年6月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于今年获得政府批文,批建一期规模为150万吨。

该项目区位优势明显:霹雳州Lumut港有淡水河谷在建的铁矿石分销中心,可取得长期稳定的供应协议,物流成本低;TanjungHantu工业区内有两家共计3500兆瓦的电厂,能源动力有保证;工业用水可取地表水或地下水;沿60号公路有霹雳州供水线,可供生活水;霹雳州自然资源较丰富,石灰、球磨黏土、高岭土、石英砂、结晶花岗岩、云母等均可当地购置;当地具备良好的公路网,连接港口和铁路,距离出海口7公里。马来西亚西部海滨大道于明年开始建设,将使到吉隆坡和槟城的交通更为便利;邻近城镇,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医院、通讯、消防、学校、商场、生活小区等搭建出优质生活条件。

我们花费了两年半时间,与联邦政府、州政府沟通,准备了大量资料,目前,正在引入国内有实力的钢铁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共同开发马来西亚获批的项目。

缅甸项目———缅甸正从军政府向民主政府转型,发展愿望比较迫切,很多嗅觉灵敏的国际资本已经开始进入。目前,缅甸钢铁需求量为300万吨,本地产能不足100万吨(2010年的时候需求量仅100万吨)。预计今年底缅甸大选后,缅甸经济将更趋市场化,发展更为迅猛,基础设施也将爆发式增长。因此,我们打算和日本一样,联合国内的企业家们一起去缅甸建立工业园,把钢铁、玻璃、水泥这些中国的优势产能转移过去,并在园区内配套建一座发电厂,初期主要用于园区配套,未来将供更多用户使用。据调查,缅甸全国缺电,在旱季电力紧缺问题尤为突出。即使是在缅甸经济中心仰光市,也会经常出现停电甚至连续几天停电的情况;而缅甸南部土瓦地区,居民用电价格甚至高达500缅币/千瓦时,合人民币3元/千瓦时。

美国项目———美国市场化、法制化充分,电价和天然气价格便宜。其中,美国电价仅为国内价格的一半左右;天然气价格不足国内价格的1/3,还有融资优势,是全球废钢的主要出口国,非常适合用“DRI(直接还原铁)+电炉工艺”炼钢。我们考察了17个可能的建厂地点,形成了各区域的市场调研及建厂条件的初调报告,初步筛选出5个备选地址,目前还在进一步论证。

另外,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国家。因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能源基金,在美国寻找开发页岩气的机会。目前,我们正与开采成本全行业最低的美国能源公司接洽合作事宜。这家公司的开采成本仅为0.14元/立方米,即使在石油跌破50美元/桶,很多美国页岩气公司倒闭时,该公司仍然可以依靠低成本优势逐步扩产扩建。

未来大家可以和我们一起共同开发这些美国项目,合作可以在基金层面,也可以在具体项目上。

海外拓展,德龙的得与失

通过多年海外拓展实践,我们不敢说德龙是做得最好的,但一定是做得最认真的,所以也是体会最深的。下面就5个问题谈一下德龙海外拓展的体会:

一是为什么“走出去”?

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国内钢铁市场形势日趋严峻和国际上对中国钢铁产品抵制愈演愈烈。

国内钢铁形势越来越恶劣。2013年初,钢铁行业形势远没有现在的形势恶劣,很多人仍坚定地看好国内钢铁行业,我们的海外拓展也备受质疑。所以我安排团队做了一个系统研究,通过比较世界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历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钢铁行业达到饱和期,粗钢产量进入徘徊阶段,峰值在3年~5年时间内将会出现。不幸的是,峰值之后,中国钢铁业不会重复日本的发展道路,原因是中国没能形成像日本那样的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带动钢铁行业继续发展的经济结构,更无法实现日本将国内产品销往全世界的产业模式。中国钢铁业更有可能会步入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之路———峰值过后,整个钢铁行业进入衰退期,产量下滑20%~40%,破产企业大量出现。因此,我们提出了“国内存量整合、海外增量扩展”的战略。从那时起,我们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念,泰国和马来西亚项目也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投资建厂可以规避反倾销政策且获得优惠政策。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大国和出口大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其他国家的钢铁行业,世界各国陆续出台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政策。但对于在当地直接投资建厂,只要符合环保政策,这些国家不仅欢迎,免除反倾销,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是为什么选择东南亚?

最近十余年,东南亚地区都能够保持经济强劲增长,是金融危机后世界上少数粗钢消费仍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从2009年的4246万吨到2014年的6710万吨,增长率达到58%。而东南亚本土生产的钢材品质相对较低,企业规模也比较小,对于中国钢铁业而言,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

人口众多,人均钢铁消费量仅有中国的20%。东南亚面积为457万平方公里,约为中国的48%;人口约6.2亿人,约为中国的45%。但其人均钢铁消费量不足110千克,仅有中国的20%(2014年,中国人均用钢545千克)。

区域内产量不足,需求超过70%依赖进口,并持续增加。据东南亚钢协统计,2014年,东盟主要用钢的6个国家(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本国产钢仅1720万吨,而表观消费量达到6710万吨,进口比例高达74%。最近几年,该地区GDP(国内生产总值)和钢铁消费量都保持了超过5%以上的增长,其中,2014年GDP增长率为6.3%,预计2015年增长率将达到7%~8%。

建筑用钢超过60%,而这正是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所在。建筑业是东盟的主要经济驱动行业,其用钢量占到东盟地区用钢总量的63%。目前,为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东南亚国家主要依赖从中国、日本和韩国进口钢材。其中,日韩多为高端板材,目标是供应当地市场上的汽车和家电等制造业;投资建筑用长材,如螺纹钢、型钢,焊管等产品的项目相对比较少。这些钢材产品则是我国钢企的优势产品。

劳动力成本远低于中国。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13年12月份~2014年1月份所做的调查数据,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资为495美元,分别是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曼谷、河内、金边、仰光、达卡、新德里、孟买、卡拉奇、科隆坡的1.15倍、2.05倍、1.88倍、1.35倍、3.19倍、4.9倍、6.97倍、5.76倍、2.2倍、2.38倍、3.21倍、3.8倍。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超东南亚国家6倍有余,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钢铁企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东南亚也非常具备成本优势。

地缘优势明显,“一带一路”助推经济融合。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毗邻,文化背景相近,大批海外华人在此聚集,企业融入障碍较少。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建立,东南亚和中国经济交流不断加强,合作程度越来越大。未来,东南亚国家将有望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钢铁工业增长可期。

三是在海外拓展中曾遇到哪些问题?

德龙在海外拓展中遇到的问题数不胜数,在此列举几例:

单体市场容量小,受国内国外冲击明显。东南亚国家各国钢铁产能均不大,产能超过300万吨的就属于超大企业。中国很多小体量的钢铁企业转移到这些国家,都能成为当地龙头企业,极易被本土竞争对手视为敌人,影响政府出台新的限制政策。另外,这些国家受到国际企业冲击也非常明显,随着东盟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取消,周边国家产能陆续释放,成本优势更明显的周边国家对当地市场冲击明显。而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产品结构和品质也会对我们投资的当地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调研时都是将项目放在整个周边国家甚至全球来评价的。

环保意识强烈。中国的发展难以逃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而与我国发展路径不同,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受制于其政治体制,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执政党必须依赖民众,反对党要上位也须依赖民众,而民众受西方影响深,对环保要求非常苛刻。因此,中国设备到东盟国家将面临更为苛刻的环保审查和更大的环保投入,这也造成了很多项目不能获批或虽然获批但民众反对,最后搁置或停建。

法制不健全,腐败严重,税收体系不完整。东南亚国家的官员腐败严重,往往直接索贿受贿。虽然这些国家的税收制度正在逐渐完善,但变更频繁,很多当地企业并不按照税法照章纳税。而德龙作为上市公司,一直都规范经营,面对东南亚这种无序竞争,目前只能姑息忍之。我们已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坚持获得市场的尊重和规范。

钢铁专业人才短缺,引入国内人才成本增加。东南亚国家劳动力虽多,但很多国家钢铁工业基础基本为零或者刚刚起步,要找到大批钢铁行业需要的人才非常艰难。这就带来了引入中国人才就不能发挥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对本地人培训却同样要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四是德龙如何应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原则是:在投资策略上从下而上,投资方向上从后往前,投资顺序上先易后难,与当地企业紧密合资合作,优势互补。就目前来看,这些措施成效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投资策略上从下而上,走民众路线。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特别是在东南亚投资一直采取的是上层路线,即通过“攻克”当地政府获得项目和投资。而东南亚国家政府更迭频繁,因此,政府主导的投资都被陆续叫停,风险日渐显露。究其根源,主要是市场在东南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走的下层路线,以开放的政治和商业心态,协调各方利益,扩大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在政治风险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未来正常运营。

投资方向上从后往前,以市场为切入点。任何投资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市场。海外投资对于广大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更陌生的市场,不懂市场贸然投入注定投资会失败。因此,我们在海外投资一直贯彻贸易先行,从市场入手,把握其脉搏后再进行实体投资。即使在实体投资时,我们也是从后端开始投入,如在泰国,我们先做轧钢,未来成熟后再考虑炼钢、炼铁。

投资顺序上先易后难,适度发展。在中国,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市场、物流、资金、人才密集,钢铁行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才造就了我国钢铁产能的迅速膨胀。但在东南亚,除了市场外,其他条件暂时都不具备,这就要求我们海外投资必须慎之又慎。德龙的经验就是务实,从易到难,从熟悉的产品、熟悉的工艺做起。我们在泰国的项目就是从最熟悉的带钢做起,在马来西亚的项目则选择我们熟悉的长流程炼钢,是我们邢台工厂的海外翻版。我们既没有一步到位,又没有把产品一下子做到全覆盖,我们追求的是适度发展———将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期实现,做到初期投资最小,满足中短期市场要求,给市场和自己都有一个调整、磨合的时间,逐步完善和到位,避免系统性风险。

投资方式上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优势互补。在泰国项目上我们采取的是合资合作方式,未来这一模式将继续延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双方各施所长,彼此配合。泰国其他3个股东都是当地上市公司,在当地政府、民众、市场中都有一定影响力,其重点负责公关和市场,而德龙是在资金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在人才上填空补齐,尤其是针对未来工人本土化,项目建设期安排所有泰国员工到中国工厂培训并实际操作,至今一年有余,保证投产后的顺利实施。

五是德龙对未来有哪些展望?

所谓钢铁产业“走出去”,德龙认为应分为4个层次来理解:第1层是产品“走出去”,即产品出口,这也是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所普遍采取的,但目前已经遇到阻碍,受到世界各国的反倾销;第2层是过剩产能“走出去”,即寻找相对落后的国家把中国钢铁过剩产能转移出去,目前也有企业在做,但挑战更为严峻,主要是环保因素,落后国家环保意识和环保要求并不落后;第3层是行业“走出去”,即寻找相对封闭的市场以及国外具有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的市场,投资或合作建厂,将中国钢铁行业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平移出去,这是德龙目前在走的路;第4层是产业“走出去”,即钢铁行业配合中国的制造业乃至地产、金融、物流等其他各个行业,在国家大战略下,统一联合“走出去”,而这也是国家“一带一路”要实现的目标。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海外拓展将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个行业的竞争,也不是单个国家单个区域的竞争,而是以综合国力为代表的全方位的竞争。以东南亚为例,日本政府通过积极扶植,洽谈国家级工业园区,通过亚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等机构提供低息贷款,为日本企业缔造了良好投资环境,日本钢铁企业则通过建设加工中心和合资工厂,为其高端制造业配套,在当地获得了大量市场份额。值得庆幸的是,日韩企业由于一直走高端路线,建筑钢材等东南亚急需的产品上项目较少,短期内出现正面竞争和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这是中国钢铁行业的机会。

“走出去”企业需要哪些支持?

德龙作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先行者,一直在海外摸爬滚打,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出台,我们备受鼓舞:看到未来国家将支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走出去”的队伍中来,我们也更有底气和自信了。

为了让“走出去”战略更顺利地实施,让更多中国企业能够更稳更好地“走出去”,德龙愿提一些建议:

一是国家应全方位加大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融资问题上要对“走出去”的企业有所倾斜。“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原本应由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往往由于政府资金实力不强而无法投建,只能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和民间私人资本来实现。而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时会受到很大排斥,很多项目也因此迫于压力被叫停。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对于在海外转移产能的企业,不要过分限制,而应该全面支持,从政府层面给予鼓励,包括政策、审批、融资、补贴、税收等全方位的支持,让更多的中国银行跟随中国的产业一起“走出去”,这也是发达国家当初走过的路。

二是政府牵头,组团“走出去”,和谐发展。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企业在海外口碑较差,经常成为破坏市场秩序的代表。面对东南亚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国企业必须团结一心,由政府牵头,多个行业共同组团,互相扶持,互相配套,和谐发展。政府可以前期同投资对象国进行政府间接洽和谈判,重点推进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和融资安排,待项目签约后,再由企业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以项目为载体,推动企业组团“走出去”,避免恶性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和国家形象。

三是联合投资,分散风险,共享收益。东南亚和其他新兴国家国内市场容量都不大,中国钢铁企业应摒弃在国内一拥而上、恶意竞争的做法。因此,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或商会梳理中国在世界各国的钢铁项目投资情况,对于有合作意愿的项目,可以考虑联合投资,各尽所长,分散风险,共享收益,维持良好的商业氛围和行业秩序。在这点上,德龙的所有海外项目可以全公开,合作模式也是全开放的,不拘泥于股权比例,包括泰国项目,只要有合作意愿,德龙都愿意与之共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