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钢铁业“押注”跨国基建

    过去一年,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都经历了“寒冬”,产能过剩积重难返。

    但在2015年的春天,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升温,上述行业也迎来的一个时机。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该规划建设的优先领域。

    鉴于中国的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的扩张均伴随前些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而兴起,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一带一路”带给中国优势行业的前景。

    近日在2015(第六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指出,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产钢大国的发展规律,人均产钢600公斤便开始进入峰值平台,5年左右之后开始大幅下降至500公斤左右,开始进入严重过剩阶段。

    而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产钢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600公斤。中国8亿多吨的钢铁产量还需要缩减1.5亿吨左右。

    中国的钢铁产能爆发于2008年之后,四万亿投资等大量资金流向重工业、建筑领域,钢铁项目受到青睐,2009年至2011年,中国增加了近两亿吨钢,由金融危机前的4.89亿吨增加到6.85亿吨,2013年达到8.2亿吨。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上述官方数据,还有近亿吨的“地条钢”属于黑户。

    由于钢铁工业的行业特性,即便是市场疲软,企业也难以停产保价,因此虽然铁矿石价格一路走低,从每吨过百美元降至每吨60美元以下,但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仍出现总体亏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2月上述企业亏损面近50%。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里,淘汰落后产能与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一直在进行,2010年到2014年,国内淘汰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9000万吨。但即便如此,钢铁产能依然过剩,企业效益堪忧。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透露,2015年6月前会出台一个“三年行动计划”,3年内要压缩产能8000万吨,兼并重组后冶炼企业压缩到300家。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有500多家。

    据记者了解,由于钢铁企业涉及庞大的就业人口,无论是强行淘汰,还是兼并重组都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的社会难题。而对于中国钢铁的产能以多大为宜,也存在争议,一般认为钢铁企业保持80的产能利用率是最佳状态,即8亿吨的产量对应10亿吨的产能。

    但上述人士认为,“一带一路”规划开始实施后,大量的基建需要钢铁,中国资本输出,势必优先使用中国钢铁,目前的过剩产能即将有“用武之地”。

    除了产能过剩,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说,环保是企业生存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赵喜子表示,钢铁企业进行节能环保改造需要资金,但由于整个钢铁行业因为过剩而不能获得新增贷款,企业节能环保项目也被定为“涉钢”项目而不能贷款,“企业不达标必须上环保,但上环保又不给贷款支持,这是悖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