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钢贸担保体系亟待完善

    最近,上海钢贸圈出现了通过恶意透支信用卡支付逾期贷款利息的现象。据悉,这部分贷款绝大多数是通过担保公司获得的。按照惯例,只要凑足钱还了贷款,担保公司就能在一周内得到相关银行的续贷。然而,最近听闻网贷平台也出现了危机,有合作的担保公司“跑路”和“失联”事件发生,从而引起了圈内对担保公司的质疑。

    基于此,目前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正在酝酿去担保化,以应对担保公司不“保险”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担保公司已经阻碍了P2P行业的发展,未来去担保化一定是P2P平台的发展方向。对此,笔者则有不一样的考虑。

    近几年,担保公司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担保体系也确实存在着很大问题。金融机构放贷逾期收不回来的,几乎有90%以上与担保公司相关。但是,新生事物往往不完美,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担保公司出现在我国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实属正常,特别是在遭遇从未有过的行业系统性风险时,缺少应对的方案也情有可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担保公司才能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特有的国情来看,担保公司依然有存在价值。

    担保公司的出现反映企业融资需求

    担保公司的前身是由几家规模相近、主要负责人志同道合的企业,为应对日常经营中资金短缺问题自愿组织起来的资金互助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金融体制跟不上经济形势发展的脚步,众多中、小型企业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征得相关银行同意后,几家企业组成的资金互助组扩大到有几十个股东组成的担保公司,通过联保形式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几十家企业成立的担保公司达到了贷款的要求,避免了企业实力单薄的劣势,还在同笔贷款中执行实物质押担保,大大提高了资金运作安全度。试行数年后,担保公司从未出现一单问题贷款,即使个别企业一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也都通过互助组内的帮忙而得以化解。
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互助组逐渐成长为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形式增加,担保公司书写了资金运作的神话,几乎每个担保公司都捞得盆满钵溢。起初,担保公司的股东人数规定不超过50人。但后来,股东数量被允许增加,资金运作规模进一步扩大。担保形式从互保发展成联保,除了保留原有的互保和质押形式外,还增加了担保公司、钢材市场和担保小组等其他担保形式。其中,担保公司和钢材市场的担保是产生费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融资贷款的费用。

    据统计,2010年至今的平均利率为2.5%,接近民间的高利贷。即便如此,通过担保公司融资贷款的企业依然络绎不绝。例如,2008年~2010年,江浙一带涌现了100多个钢材市场。又如,因某新建的钢材市场凭借入驻企业资格能参加贷款担保,该市场周边办公楼的出租费用就从3元/平方米~5元/平方米被抬高到12元/平方米。即使如此,入驻企业仍一度达到300多家。

    这说明,担保公司在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需求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因为民营中小企业仍有融资贷款需要,所以到目前为止,去担保化为时尚早。

    担保公司的存在曾经起到担保作用

    在出现行业性的资金缺口前,担保公司在解决逾期无法还贷的个案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也正因为如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担保公司放出的贷款,数年来都未有坏账。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一旦发生个别企业逾期无法还贷的情况,一方面,担保公司往往视为绝密事件处理,严令不得外传,对放贷银行实施信息屏蔽,以免影响续贷到位;另一方面,担保公司通常召集担保小组成员商量对策,会后结论通常指定其它承担担保责任的企业相助,立即化解问题,尽力做到如期还贷。因此,银行方面也会因为企业有能力及时还贷,而在短期内给予续贷。这样,市场就形成了续贷款一到账,原本未能按期还贷的企业就有了钱,既能还掉担保小组其它企业的助力资金,又有余款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出现行业性资金缺口之前,担保公司在保证银行资金运作方面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目前,担保公司在处理资金缺口时,可以说基本上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据了解,绝大多数担保公司所担保的企业贷款额度已经超出了自我承担的能力。担保公司的大股东为尽力减少问题贷款数量,大多已经将自有动产和不动产套现还贷。据了解,目前上海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钢贸行业的问题贷款,有70%~75%已经回笼。在这个过程中,担保公司的努力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担保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是众多企业个体,回收问题贷款的难度将更大。

    但是,本轮行业性资金缺口也暴露了担保公司缺少应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准备和机制。笔者认为,担保公司应对行业性系统性风险的机制需要在日后运作中加以完善,而不应盲目地置担保公司于死地。

    担保公司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

    须要强调的是,行业系统性风险不是一两天内形成的。目前体现出的问题主要有:通过担保公司贷出的款大多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相关承担单位无法起到监管作用等。

    针对上海地区钢贸资金缺口的形成原因,相关方面应吸取教训,认真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实施“三个建立”:

    一是建立行业信用评级制度,重塑行业诚信体制。行业的潜规则历来是行业诚信体制的大敌,经常超越职业道德的底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仓单重复质押、短期贷款挪作长期项目投资等,有的已经被定性为刑事诈骗,是行业诚信经营零容忍的不法行为。对此,在严厉重惩的同时,应建立行业信用评级制度,重塑行业诚信体制。

     二是建立资产风险预警体制,引入保理、保险业务。在本轮资金缺口中,几乎每笔问题贷款都暴露出同一个问题———监管不到位。因此,担保公司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在不加大贷款企业费用的同时,划出一部分盈利,引入保理、保险业务,把原本自己没有做到位的监管职责交由第三方机构完成,为安全运作资金加大保险系数。

    三是建立全方位监管体系,确保贷款专款专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合理规划贷款流程,使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受控于有效监管之下,确保贷款专款专用。在担保公司接到企业贷款申请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企业作出信用评估,并参考保理机构调研成果,把不能预测的后果纳入保险业务。在担保公司监事会申批时,业务部门综合企业信用评估、调研成果和保险公司的意见,初步确定放贷量,交由监事会讨论。依靠监事的资深性和专业性、对具体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和一票否决等机制,只要发现资料信息与实际相背就立即中止贷款流程。放贷后,资金流向也应受到全程监控,发现问题立即冻结资金,始终把资金运作安全放在首位。在按期回笼资金后,严格续贷流程,决不能走过场,每个监管部门负责的每个节点都需有到位的复核。

    “三个建立”后,担保公司或将出现有效整合,并可利用已经掌握的资金和客户资源情况,参与组建行业银行,为本行业营造安全的金融服务环境。到那时,担保公司才有转换角色、去担保化的可能。否则,只要有市场需求,担保公司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