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一支螺纹钢的“供给侧之变”

螺纹钢因产量大、市场容量高以及生产门槛较低、吨钢利润相对微薄等特点,一直被业界称为钢材产品里的“大路货”,而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却善用多种手段,在大路货中做出精益功夫、挖出黄金效益。本报1月18日了解到,该厂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以市场需求拉动供给侧之变,以创新提升动能转换之力,以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2020年将棒材高端高效产品比例提升至76%以上,全年该品种系列增效2800万元。

产量看“加”:科技创新“不断链”

“我们厂的前身是莱钢锻压厂,1970年建设、1971年投产,是莱钢‘701工程’第一个投产项目,也是向中国共产党50岁生日献礼的项目,距今年建党百年刚好又是一个50年。”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党委书记、经理关中华介绍,该厂拥有4条热轧生产线和水压机车间1条锻造生产线,设计总产能约为150万吨。其中,3条产线连续生产超过30年。老产线设备落后、钢轧不平衡,曾长期制约棒材产品的产量,一度是其提升发展质效道路上难以突破的“关卡”。

而多年来,该厂产能持续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4条生产线的实际产能均突破设计产能的1倍以上,全年入库棒材产品310.5万吨,是山钢集团钢材生产和出口创汇的骨干单元。

激活老产线,实现产能翻番之法,棒材厂依靠的是什么?

“是创新,是我们几十年来赓续不断的创新基因和干部职工一棒又一棒的创新接力。”关中华给出答案。

为攻克生产线“卡脖子”环节,他们几十年坚持技措技改不断档,持续集成职工智慧,把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职工“五小”革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以及劳动竞赛的目标瞄准产线提升和技术进步,将职工智慧成果与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棒材生产工艺相结合,把创新成果揉入日常检修和年度设备大修中。小修小改、大修大改、逢修必改的韧劲儿,使老产线始终保持不掉队、不落伍。仅从2014年至今的6年间,棒材厂就累计实施300余项技术改造,实现设备高效稳定、产量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劳动生产率提升1.5倍。

棒材厂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瞄准世界一流工艺水平,在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设备陈旧,工艺不能落后”的工作思路。

“设备是硬件、工艺是软件,工艺水平代表先进技术水平,我们始终保持领先。”关中华表示。

全盘设计、各个突破,棒材厂以提升品质为核心,深抓工艺技术创新不动摇。冷床影响生产节奏、劳动强度大,先改冷床,由步进式替代甩钢式;300轧机稳定差,由轴承替代胶木瓦,由万向节传动轴替代梅花套筒式传动轴。“十三五”期间,更是实现了全国自主开发第一家“小规格多向切分、大规格两向切分”的工艺创新。

多年来,该厂坚持生产全流程、全链条系统查摆问题,通过逐项、逐环节研究,在线材轧制技术、切分轧制、钢坯定重、热装率提升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在“大工艺”引领下,高强钢筋工艺开发、多线切分应用、全线自动化升级等20余项工艺成果加速向生产经营转化,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可比成本一度超过行业一流对标企业。

人不但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企业效益提升中最核心的要素。棒材厂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张加宏表示:“驾驭设备和工艺的关键在人,操纵硬件的人不改变,技术创新、操作能力上不去,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上不去。”棒材厂以“标准化操作”和“自主管理”双轮驱动解决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以标准化来规范操作行为,另一方面推行自主管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潜能。

“实践证明,装备的创新改造、工艺的创新提升、标准化操作促使棒材产量、钢材合格率、成本控制等关键技术指标不断跃升,从根本上增强了棒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棒材厂党委副书记杨风滨对此感受颇深。

2020年,在复杂困难的内外形势下,该厂分解并上调企业下达的生产经营目标,在“提质、提产、降耗、增效”上闯关夺隘,吨钢成本同比降低10.91元。

结构看“转”:现场市场“不断线”

产线陈旧,是历史留给棒材的“遗产”。而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创新压力,也一浪紧似一浪地催促棒材人加紧调整产品结构。能不能推动传统产品“大路货”提档升级、更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能不能实现“老树发新芽”,是一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坚决打赢的“硬仗”。

1月8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职代会召开后,会上披露的2020年该厂的几个“大数”备受职工热议:全年累计产钢310.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2.67亿元,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滑的形势下,他们仍然实现边际效益19.4亿元,利润9亿元,工序成本挖潜3380万元。

在曾经以生产“大路货”为主、平均年龄30年的老产线上,棒材厂打通现场与市场“两场”隔断,左手做“减法”、右手做“加法”,大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加足马力主攻“高精尖”产品,实现直通用户、直通终端。

“常规产品高效率低成本,差异化产品全覆盖,这是我们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战略。”杨风滨表示,战略的落地使得老产线焕发出新生机。

“调整产品结构,产销研联合是关键。我们发挥‘五位一体’协同作用,齐心协力削减‘大路货’,提升‘高精尖’比例。”该厂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张加宏介绍,紧盯中高端市场,结合产线装备特点和产品销售情况,他们对各产线品种进行“厚此薄彼”的即时优化,最大限度加大两头特殊规格螺纹钢和高强钢筋的生产力度,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以前,决定棒材“账本数字”的,是低附加值的热轧带肋钢筋、锚杆钢、大锻件等多“原字号”产品,产品多“粗”少“精”。如今,棒材产品由“普”到“优”、由“优”向“特”转变,正在成为国内一流棒材品牌。

“你看我手中这支螺纹钢,别看他外表普通,这可是PS830高强度精轧螺纹钢,它的屈服强度能达到1000MPa,抗拉强度高达1080MPa,十级地震来了都不怕,高铁、涵洞、核电、航空工程上都有它的身影。”棒材厂生产技术室苗增军主任言谈中满是自豪,“这小小一支PS830螺纹钢身上可有10余项专利技术,目前在国内能轧制这种强度的钢厂屈指可数。”

2020年,该厂新增专利数量20件,科技创新贡献率达30%。“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核心,其实是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中华表示,打破现场与市场连接不畅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供给侧改革与完善基础科技创新产业链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改革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棒材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如今,山钢棒材产品是国家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模范生”,其主要产品涵盖直径10毫米到50毫米规格的热轧带肋钢筋、大锻件、大圆钢,是国内外重点工程的首选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工程、港珠澳大桥、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底座,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看“活”:新故相推“强优势”

这是一座花园式工厂,树木亭台将道路、厂房包围,满眼皆绿。假山流水、绿草修竹、鸟语花香,点缀其中。厂区里日月园、星苑、明园、聚园四大文化园区是职工拍摄婚纱照的采景地。然而,棒材厂美的不只有环境,还有职工的笑脸。

走进棒材厂的大门,路两旁1.5平方米大小的12名披红戴花、笑意盈盈的劳模照片扑面而来。棒材厂现有职工872名,拥有95名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相当规模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想深度开发‘原字号’产品,必须让职工的活力成为企业变革的动力。”关中华的观点是棒材人的共识。

“十三五”期间,棒材厂陆续出台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机制:打通直达顶层的合理化建议通道,打开晋升“天花板”,打破管理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身份篱笆”,13类人才得到特别的筛选识别,120余人次岗位得到优化调整。这些体现出“对技术的尊重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改革,让棒材产品的硬件优势,得到软件力量的“加持”。

“想自我实现,即是靠评,更要靠干。”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仁壮,是一名轧钢工。在工作中,李仁壮卡尺、手电、笔记本“三宝”不离身,练就了辊缝调整一眼准、线差调整一支稳等绝技绝活,2020年被授予“齐鲁大工匠”。长征五号火箭底座的高强度螺纹钢就轧自他手,现在的李仁壮表示,自己“往前冲的劲儿使不完”。

“正因为大家都有了这样的劲头,棒材厂才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上不断做强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中华表示。

近年来,除了李仁壮,棒材厂还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奎、“齐鲁首席技师”唐祖兵、“山东省技术能手”韩继青等一大批人才。在山东省冶金行业技术比武中,囊括两个工种的状元。“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一批批优秀人才在棒材厂成长、成才,发挥作用,为棒材厂带来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增加了产业创新的动力,提升了科技人文的魅力,人才荟萃、繁星璀璨,更夯实了企业优势、蓄满了发展活力。”关中华展露笑颜。

2021年,棒材厂的领导班子心里有这样一个时间主轴:坚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经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一季度确定产品产能大纲、下半年进行技术方案编制、年底进入招标程序。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将是棒材人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锚定“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棒材生产线”的航向,“莱钢螺纹钢”这个出口免检、连续25年保持“国家冶金产品实物金杯奖”的“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