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外资准入门槛再降 李克强多场合提振投资者信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再次迎来修订。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政策参与者和业界都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大幅简化外资并购企业手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下称《目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版《目录》发布后将有30天左右的过渡期,7月28日起正式施行,在此之后核准或备案的外商投资项目依照2017年版《目录》执行。

  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今年出现了负增长,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破除制约投资的各种羁绊,提振国内外投资者信心。

  多位负责协助外资企业并购企业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从以往经验来看,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各地政策落地的具体情况。

  《目录》最引起业内注意的一点,是进一步缩小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的范围,除“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外,将不涉及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并购设立企业及变更,包括上市公司引入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均纳入备案管理。

  减少制度交易成本和限制

  此次修订《目录》,是其在1995年首次颁布以来的第7次修订。相比于以往间隔三四年才修订一次的惯例,本次修订的步伐明显加快,显示出监管者对于负面清单落实越发积极主动的姿态。而在今年1月6日前,上一轮的修订稿还处于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从《目录》来看,进一步减政放权,加大外资的准入门槛,是主要方向。

  这背后,是今年以来吸收外资金额与设立外资企业数量的双双下降。根据商务部数据,2017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159家,同比增长1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1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5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33家,同比下降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

  一位协助外资并购领域的律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由于流程简化了,过去长期需要与地方商务局(商委)、工商等部门沟通之类的流程就省去了。

  “个案情况都不同,有的确实很耗时,流程简化了,客户的费用也能节省一些。”他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例行发布会上称,商务部还将同步建立配套措施,适时修订出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并购设立企业及变更的备案程序,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更好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除去流程的简化,《目录》还进一步放宽了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的外资准入限制,限制性措施仅保留63条,比2015年版《目录》的93条减少了30条。如服务业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会计、审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经营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制造业取消了轨道交通运输设备,摩托车制造,豆油等食用油脂加工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采矿业取消了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总体上说,限制性措施减少是进步,这个措施进一步放宽并购管理,不需要审批了。

  此外,《目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类政策范围。《目录》鼓励类条目共348条,与2015年版《目录》相比,新增6条,修改35条,新增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设备研发与制造,3D打印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等项目。新增和修改的鼓励类条目将更好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继续鼓励外商投资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领域,支持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欧盟期待中方放宽市场准入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大,在欧美核心市场并购屡掀高峰,一些国家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同等开放的问题。

  由于欧盟并没有设立类似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机构,不透明审查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小,中国企业在欧盟并购的阻力相对较小。不过,随着中国并购的逐步升级,对方对中国企业的疑虑和对等要求也在增加。

  屠新泉称,此次《目录》也是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种关切。这也是这几年外资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不过现在的负面清单措施仍然不少,所以改进力度估计还是不能让他们满意。”他说。

  欧盟2016年7月出台的《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称:“欧盟欢迎中国投资者遵循欧盟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欧进行投资。同样,欧盟也希望中国放宽市场准入,让在华外企可以享有公平的经营和投资环境。”

  以中企在欧盟投资额较多的德国为例,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上月中旬发布的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去年成为在德国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三年获此成绩。2016年,中国在德投资项目数量达281个,比2014年增长48%(2015年为260个,2014年190个)。

  但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亦在多个场合以不同方式表达,尽管中资企业在德国积极并购,且德国对外来投资持开放态度,希望中方也可以进一步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发出信号,提振外资企业投资信心。在上月初的中德论坛上,李克强表示,在创新合作中,中方严格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不要求强制转让技术。在日前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他表示,中国政府不允许中国企业强迫对方转让技术,或者侵犯知识产权。

  这背后,是德国政府对于中国投资者态度的微妙变化。2016年9月,德国联邦经济部批准中国福建宏芯基金以6.7亿欧元收购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但在一个多月后又撤回了该批准令;2016年10月,德国联邦经济部又喊停中国三安光电对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子公司朗德万斯的收购;在之前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KUKA)的交易中,德国政府也曾进行过阻挠,试图协调安排其他公司对库卡集团提出收购要约,以对抗美的集团的收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