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些负面新闻之外,有一个令人鼓舞的事实脱颖而出:中国最大型企业比近几年都更健康。
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最大型非金融企业的股本负债比率已经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他们的盈利能力和利息偿付能力处于至少五年来的最强状态,自由现金流也从未像现在这么充足。
这些改观有助于缓解人们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遭遇金融危机的担忧,尽管中小企业的改观没有那么大。管理约8,000亿美元的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表示,更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对中国股市是利好。上证综合指数今年的表现落后于所有亚洲同行。
“我们相当看好中国股市大盘,特别是大盘股,”德意志资产管理驻香港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Sean Taylor表示。“利润正在上升,他们也没有多少债务。”
对中国市场的主流看法却更为悲观。甚至在穆迪5月24日下调政府信用评级之前,接受美国银行调查的基金经理就将中国吃紧的信贷状况视为全球金融市场首当其冲的“尾部风险”。政府的去杠杆行动推动公司债券收益率在上个月升至两年高点,重燃了对公司债务负担的担忧。据估计,中国的企业负债去年达到17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6% 。
尽管有这些担忧,中国最大型上市公司的重要指标却越来越强。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中国100家最大型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市值加权平均负债比率已经从2015年的72%下降至68%。利润率和利息覆盖率也有所改善,这些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则达到创纪录的930亿美元。
高盛集团认为,更强大的企业信用指标有助于解释,在借款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为什么违约率没有出现升高迹象。
“我们认为,收紧政策而不导致大范围企业困顿的空间很大,”高盛集团驻香港的分析师何建勋在5月31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
加快经济增长会使大公司更容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七年来首次连续加速,因为投资、零售和工业产值均有提升。政府去产能、去库存的努力也有利于原材料生产商。
去产能是国企改革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最大型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决策者认为,国企提高盈利能力是中国转向更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要素。
“一些工业企业仍然负债沉重,但情况正在改善,”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表示。
当然,彭博编制的财务指标不包括非上市企业,也不包括负债沉重的地方政府。怀疑论者说,即使大型上市公司的改善也是暂时性的,是十九大之前政府相助的结果。中国经济2017年的强劲开局已经显现出平息态势,5月份民间制造业指标表现为收缩。
西班牙BBVA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在大宗商品价格回调的情况下,原材料生产商尤其脆弱。
不过,中国最大上市公司的股价却在上涨。沪深300指数今年攀升4.8%,上证综合指数则回落0.4%,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了10%。
虽然政府的介入可能帮助推动部分大盘股上涨,但友邦保险的首席投资总监Mark Konyn却比较乐观。
Konyn表示,大企业是“经济的重中之重”,“他们是经济形势的良好指标。”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