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煤炭行业正式开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八个配套文件相继出炉,各省市也公布了去产能的具体目标,各大煤企开始大张旗鼓的去产能,除了大规模的减员分流,还主动关停资源枯竭的煤矿,实施减产限产等措施。
同时,还有煤企为了应对困境,希望通过跨界转型来求得生存。卖牛肉、玩游戏、做电商等,跨界的领域可谓五花八门。但跨界并非易事,不少煤企陷入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下半年,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阶段,煤炭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价也从最低谷开始反弹上演“煤超疯”。而煤价持续上涨的结果就是煤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从几乎全行业亏损到大部分煤企实现扭亏为盈。
但是,疯狂的煤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炭去产能的进行,发改委等部门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逆向调控煤价。“责令”煤企释放先进产能,“督促”神华等大型煤企带头降低煤价,“撮合”煤电企业“低价”签订长协合同等措施,可以说从煤炭全产业链进行把控,效果逐渐显现,“煤超疯”开始回温。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国投公司将其持有的*ST新集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中煤集团与*ST新集的重组整合是本轮供给侧改革中煤炭央企重组的首个案例,拉开了央企煤炭重组的大幕。由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组建的国有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将在央企煤炭资源整合上大有作为。
此外,前不久,山西焦煤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都启动了债转股,煤炭企业债转股有望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持续推进,明年有望实施煤炭最低和最高储备制度、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机制等五大制度,煤炭行业进入全行业调控时代,煤价开始理性回归,煤炭行业最艰难时期已成为过去。
2017年煤炭行业持续推进去产能的同时,也将迎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去产能八个配套文件相继发布
煤企集体实施减员分流和关煤矿减产
进入2016年,煤炭行业的下行态势已经持续四年,陷入困境的煤企认识到去产能已成必然趋势,不改革就得死,一边关闭煤矿减产限产,一边大规模实施减员分流。
1月4日-5日,李克强总理到山西太原考察,分别调研了太钢集团和西山煤电集团,并组织召开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
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 号)。文件指出,自2016年起,3年至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该文件是煤炭供给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此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煤炭供给侧改革从研究阶段向政策发布阶段进行过渡。
之后的两个月内,人社部、财政部、一行三会等多个部委机关陆续印发了8个配套文件,对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更全面的说明。
具体来看,改革主要包括资金扶持,提出中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人员安置,对主动退出产能给予金融扶持,并以各种方式安排分流职工;同时,关闭小煤矿,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增产能项目,省级政府对本地区化解过剩产能负总责,鼓励兼并重组。
随着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煤炭去产能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煤炭供给侧改革得到落实,执行力度也在逐步加强。
与此同时,各省市的去产能方案和目标也进一步细化。随后,煤企相继公布了减员分流以及关闭煤矿的具体方案。
兖矿集团发布《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6年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指出,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控制用工数量,兖矿集团将按照“三年减员分流2万人”的总体目标,2016年减少分流各类用工6500人,力争7000人,节支降本增效8亿元。
此外,潞安集团也下发《停薪留职》与《内部休假》管理办法;西山煤电集团也在年初发布《2016年转岗分流考核指标》,计划转岗分流1.25万人,占西山煤电集团在册职工人数的15%;平煤集团也部署了2016年集团煤炭板块部分矿井止亏脱困事宜,明确集团下属7家原煤生产单位、11对矿井的关停止亏和人员分流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央要求,神华集团也成立了“去产能”领导小组,由凌文总经理任组长,李东副总经理和张子飞副总裁任副组长,用一周时间制定了去产能方案,主要包括去掉经营成本高的产能,去掉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多的产能,去掉产品质量不高(生产能耗高、煤质不环保等)的产能。
从2016年开始,神华集团计划主动停产、停建煤矿12处,减少产能近3000万吨/年。
可以说,各大煤企如火如荼去产能成果显著。截至11月底,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煤炭过剩的压力依然很大,明年持续去产能的总体思路并不会变。
在12月18日举行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会上,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表示,2017年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会减弱,明年去产能的量仍有可能在1.5亿吨-2亿吨之间。他指出,今年减量化生产政策效果好于预期,明年将继续坚持全国煤矿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具体政策将会进一步优化完善。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与2016年相比大体持平。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