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补贴保护
“‘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实物、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迟滞了经济结构转型。”网民“王安中”认为,“僵尸企业”之所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从政府那儿得到了政策、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和输血。一旦停止补贴和保护,“僵尸企业”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要将那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坚决扫地出门,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狠下刀子。”网民“蔡恩泽”称,当然,“出清”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是一清了之撒手不管,因此必须统筹谋划好路线图,建立科学有序、尽量减少社会震荡的退出机制至关重要。
加速市场出清
网民“张敬伟”表示,市场经济讲法治规则,更讲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是永恒铁律。靠政策帮扶、银行支持、股市吸金,不管是巨无霸的垄断企业,还是苟延残喘的“僵尸企业”,都不可持续。治理“僵尸企业”,政府放手和市场接手,一个都不能少。
在不少网民看来,市场化是破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
“在充分市场化的领域,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得不到特权性庇护,企业要为自己的投资、经营行为负责,绝不会出现多年亏损还能生存下去的‘僵尸’现象。在企业微观行为上做到了自我控制,行业的宏观状态也就能够自我平衡,产能严重过剩却无法走出困境的怪状也就很难出现。”网民“谢昱航”认为。
他还指出,由于“僵尸企业”大多是国企,所以,清理“僵尸企业”须与国企改革同步进行。比如加快推进国企分类改革,除了公益性国企政府可进行必要的扶持外,竞争性国企要彻底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受市场规律制约,在市场风雨中自己寻求发展,自我成长。说到底,要扩大市场领地,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更多地起作用。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