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9日电(王春霞)202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这一年,受益于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动,我国经济在面对有效内需不足、外需较弱、地产调整等重重挑战下,稳健前行。2024年,在宏观政策效应继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有望延续向好态势。
经济总体复苏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因低基数抬升的原因,三季度增长4.9%,比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扣除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增速是4.4%,比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从环比增速来讲,2023年三季度增长1.3%,比二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增长持续恢复向好,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了我国经济的预期,经合组织把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5.0%调高到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5%调高到5.4%。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预计,中国将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1/3左右的动能,并在2024年保持良好增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专家认为,按照目前的经济恢复节奏,2024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能,稳步进入上升周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表示,2024年是经济发力之年,在2023年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上,只要政策“组合拳”有效跟进,且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适时动态调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会很快显现且逐步增强,经济增长也将稳步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如果没有大的外部风险,中国经济增速2024年有望不低于5%,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展望2024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向趋势稳态水平回归。“各项政策积极发力,推动经济重回内生扩张的正循环。经济工作将更加注重提振短期复苏,以渐进平滑的方式推动长期转型,而非追求破釜沉舟、跨越式前进。”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
工业生产呈逐月回升态势
2023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经济循环逐步趋于畅通,工业经济恢复势头不断巩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收窄,利润降幅年内首次收窄至5%以内。值得关注的是,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增速较10月份加快26.8个百分点,这一指标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并创年内新高。
不过,2023年生产端整体恢复较为疲态。展望2024年,华龙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曹明指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有望继续改善,一方面在政策密集出台下政策效果显现有望带动内需持续改善,企业主体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有望修复,信心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推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生产动能有望逐步增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形势展望》指出,2024年我国工业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步,为实现工业稳定运行,扎实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实,需在稳社会预期、抓升级机遇、促增长潜力、强治理水平等方面着重发力,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服务业全面恢复增长
2023年,服务业在快速反弹之后,逐渐向平稳增长转变过渡,整体修复明显,保持了较快增速。2023年前三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长7.9%。虽然进入三季度后有小幅下降,但依然比2022年增速大幅回升8个百分点。此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去年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反弹为2023年的大幅正增长。其中三季度增速分别为5.1%,12.7%,8.5%和8.5%,体现了服务业较强的增长韧性。
企业去库存和利润在2023年三季度迎来拐点,库存周期底部逐步显现。“2024年企业有望开始补库存,企业盈利迎来修复。服务业持续复苏尤其是出行和接触类消费改善空间较大。”中证鹏元研发部研究员吴进辉表示。
就业形势持续改善
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好转是经济恢复向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10月持平,2023年以来总体回落,逐月好转。
吴进辉认为,2024年经济继续好转,就业优先政策加码,整体失业率压力不大。
国际收支持续改善
2023年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7%,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9587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出口216038亿元,增长0.3%;进口163549亿元,下降0.5%。
外汇外储也稳中有升。1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718亿美元,比上月末增加706亿美元,2023年以来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月末有所升值。
2023年,我国进口降幅持续缩窄,内需有一定韧性。分析认为,近期稳增长政策密集推出,内需持续回升,2024年外贸将显著回暖。
得益于全球制造业和商品贸易复苏,我国出口修复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指出,2024年,中美及全球制造业周期有望弥合并同步向好。全球产业链调整压力,可能影响中国出口地区和产品份额,但对总量的影响不必过忧,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弱修复”,出口增速有望达4%以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全球贸易环境将会继续回暖。2024年以美元计价,我国出口增速将由负转正,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
物价总体稳定
受猪肉价格下跌、需求偏弱、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023年国内CPI整体波动下行。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受全球经济复苏减弱、海外主要央行加息、2022年高基数等等因素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总体回落。1-11月份,PPI同比下降3.1%。值得关注的是,11月CPI同比下降0.5%,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不过,2023年以来,核心CPI基本保持稳定,在0.7%附近波动。
曹明表示,2024年,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内需持续改善,CPI上行动能将进一步积蓄。工业企业利润逐步回升,万亿国债发行带动基建投资增长,“三大工程”建设托底情形下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品需求将有所改善,产品价格有望得到提振,PPI 降幅将持续收窄,下半年有望转正。
西南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从需求端看,2024年居民收入有望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持续改善,从而带动消费逐步回暖;从供给端看,在猪价持续低迷背景下,养殖端连续亏损,生猪产能尚在温和去化过程中。因此,预计2024年在需求端回升、供给端收缩背景下,CPI中枢有望温和抬升,在基数影响下或呈前低后高走势。此外,随着国内“三大工程”开工,加之国内工业品库存也处于低位,内需驱动的工业品价格也有望反弹。
由于需求不足的问题突出,吴进辉预计,2024年物价水平仍偏低,保持小幅增长,中枢水平或在1%左右;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明年油价有望趋于上行,带动PPI增速转正。
2024年,核心CPI有望保持平稳回升势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服务需求难有爆发式上涨,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或将回落,但核心商品价格增速有望随着边际消费倾向改善而有所回升。
国内需求持续恢复
从消费看,2023年,消费市场整体呈恢复向好走势,特别是餐饮消费。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同期的8.0%。1-11月,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7%,带动作用明显。
不过,2023年消费恢复动能仍旧低于预期。展望2024年,温彬指出,在居民收入、消费意愿逐步向好的趋势下,叠加促消费政策继续发力,消费恢复基础将不断巩固,有助于消费企稳,但受政府消费减弱以及上年基数偏高等因素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全年增速约为5.5%左右。
从投资看,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0814亿元,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其中,在制造业企业盈利持续改善的带动下,8月份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向好。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4个百分点。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保持较快增长。
得益于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等重磅经政策效力的继续显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等指标持续改善,不过,由于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仍待加固地产,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持续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基建投资增速仍在回落等问题仍然突出。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依然是投资的主要拖累项,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1.2%。从这些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之中。针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优化调整政策。从主要指标变化趋势来看,商品房销售等一些指标呈现边际改善迹象。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仍是2024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粤开证券分析师罗志恒预计,2024年,在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会收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基建投资持续发力,2023年年底增发1万亿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都是支撑力量,基建投资将出现开门红;高端制造业保持高增,受益于产业升级、产业安全需要和金融资源的重点支持。
此外,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2.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
温彬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约为5.0%左右。支撑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资金来源看,2023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从而缓解地方支出压力、支持地方项目建设。考虑到债券发行、资金拨付、项目申报等均需要时间,形成实际投资支出将在2024年。从项目来看,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预计重大项目将会持续推进。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房地产行业“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不会发生变化。2023年,在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购房需求的释放仍然较为缓慢,当前商品房库存持续增加,地产投资增速难以回正,所以政策端仍会给予托底支持。
2023年以来,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在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上持续发力显效。1—11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与1—10月份持平。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
展望2024年,分析认为,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将会再度加码。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研报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望综合发力。一是优化营商环境,重在破除市场隐形壁垒、强化法制保障;二是给予财政倾斜,优化和延续税费优惠政策、配合产业政策结构性减税降费等;三是加大融资支持,包括扩大信贷投放、鼓励基础设施 REITs 创新、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等;四是拓阔发展腹地,支持民企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
温彬指出,2024年,民间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2.0%左右。政策效应预计会持续发挥,继续提振民企信心。
“着眼于弥补民生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三大投资板块之外的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投资有望继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较快增长水平。整体上看,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从上年的3.2%,进一步加快至4.5%左右。”王青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12月份,制造业PMI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历史同期值。多项细分指数共同形成拖累,其中,纺织服装服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下行0.7个百分点至48.7%,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行0.5个百分点至45.8%。制造业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2023年,我国经济大概率以稳态势结束。2024年开局,春风拂面。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下,静待花开。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