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以数字化为利器,打一场全球抗疫的持久战

短短两个月,中国以强有力的措施使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然而,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态势却并未减缓。从全球供应链来看,疫情的局部冲击,极有可能造成国家间的共振叠加,进而对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的供应链,带来新的挑战。全球经济的恢复,取决于疫情最短板的国家,因此,中国必须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挑战之下,需要更加冷静的思考。表面看,中国在全球化发展关键阶段遇到疫情冲击,短期困难在于供需的巨大震荡,但实际考验的却是中国产业在应对不确定性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数字经济浪潮加速到来,面对一场与疫情赛跑的持久战,中国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数字技术在VUCA时代的核心和枢纽作用,方能未雨绸缪、决胜千里。

新型供应链转换势在必行

此次疫情期间,社会各界有许多关于高韧性社会、高韧性经济的讨论。万殊一辙,打造高韧性的数字化体系,同样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显然,企业韧性不足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传统数字化建设过于偏向对下游消费者的柔性,而缺乏对上游供应的韧性。在日益动荡的大环境下,以疫情为代表的各种不确定性、易变性将成为新常态,中国企业的进口供应链也将面临严峻挑战。从传统供应链向新型供应链的转换,已经势在必行。而实现这种转换的手段之一,就是高韧性的数字化体系。

不难看出,加快系统向更具灵活性的云端迁移,已成为企业转型的当务之急。事实上,企业级云应用的优势,就在于随时随地的按需访问、快速灵活的部署和扩展、以及无缝连接的低接触商业模式。这次疫情恰好就是对企业级云应用能力的一次检验。

据统计,2018年发达国家500-1000人规模的企业中,平均企业云应用数量达到151个;而千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中,这一数字已达到203个。而同体量的中国企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对中国企业加强灵活性带来挑战。

企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新的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正加速到来,且难以逆转。不言而喻,加强对新商业逻辑的后台支持,提升客户体验,是打造企业长久竞争力的根本。疫情将社会所积累的变革需求,催生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重塑了消费意识、选择、思想和场景。面对新的习惯和模式,如何打造基于数字技术的信任机制,大幅拓展商业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打造一体化的卓越用户体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将是未来商业逻辑的关键。究其根本,这都离不开数字化后台和体验管理的支持。

因势而谋,因势而进,充分把握数字化浪潮的新机遇和新要求,加快韧性、灵活、具有卓越体验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当下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纵观技术发展趋势,结合领先企业的实践做法,我们不难看出,以人工智能为支点,提高流程自动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参与和干预、提高数字化建设韧性,已经成为领先企业的普遍选择。国外预测,到2022年,将有85%的大型组织,都将部署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并配合一体化体验管理,打通运营数据和体验数据之间的鸿沟,让企业能够实时倾听和理解用户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实时反馈到日常运营中,驱动企业实现敏捷创新。

瞄准“智引擎”发力“新基建”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这为国内企业加速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启动了“新基建”,涉及七大领域,涵盖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其背后是打造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短期看,“新基建”将有助于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是应对疫情冲击、复苏经济的有效手段。长远看,“新基建”则是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有助于驱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数字化进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基建“有望为中国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赢得先机。

借着“新基建“的东风,企业唯有加快打造灵活、韧性的智慧企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SAP将积极参与到”新基建“中,在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将AI等新兴技术,运用到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领域,并提供一体化的卓越体验管理,赋能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

(作者系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经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