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加快推动中国ESG标准与国际标准互认和对接

近期,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这两项新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全球ESG标准制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这也为中国构建自己的ESG标准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借鉴。


ESG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指分别从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与Governance(公司治理)这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全球社会对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良好公司治理的关注日益加深,ESG已经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投资者越来越注重投资对象是否积极履行ESG责任。站在短期投资的维度看,ESG对公司基本面或者业绩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在长期维度,它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企业具备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稳定的经营战略。比如高碳企业盈利能力或许很强,但每年对外排放大量污水废料,给环境造成加大负面影响,在ESG投资理念下,这样的企业会受到投资者的冷落,甚至会面临重大的商业风险。


然而,投资者对于企业是否积极履行ESG责任的判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目前,全球尚未有统一的ESG评价标准,不同的评级机构、投资者甚至企业对ESG的理解和实践都有所不同。这无疑增加了投资者在判断企业是否积极履行ESG责任时的复杂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客观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国际ESG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ESG评级呈现系统性偏低,比如按照一些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全球上市公司约有17%处于落后区,28%企业处于领先区;对中国企业的评级为52%处于落后区,处于优秀区的评级不到2%。但实际上按照我国的标准,我国落后区企业仅占17%,和全球水平一致;而领先区所占企业的比重要超过全球水平,大概能达到35%。这种鲜明对比,说明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既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挑战,又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因此,对于中国来说,E(环境)、S(社会)和G(公司治理)之间的平衡可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在尊重国际准则的同时,注重反映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需要。


中国的ESG标准首先需要反映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例如,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扶贫成果、环保政策等具体情况纳入评价体系。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联合推出的《年度ESG行动报告》在S部分(社会)就专设了一个二级板块“政府责任”,其中列了十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议题,如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促进就业等。此外,中国的ESG标准也需要考虑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我们需要理解中国企业在环保、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可能面临的特殊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尽管已经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广绿色和低碳技术等,但由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原因,中国企业在环保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中国的ESG标准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等多重因素。


从国际ESG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评价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努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国际认可。中国企业在ESG方面事实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包括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改善员工福利、加强公司治理等。这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某些国际评价标准的要求。但由于评价视角和标准的差异,这些努力在国际评级体系中可能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这一差异揭示了国际ESG评级标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国际机构的评级标准往往以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路径。


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的ESG标准,需要充分认识和肯定中国企业的实际成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应该对国际ESG评级标准持否定态度。相反,中国企业应该借此机会,进一步理解和掌握ESG评级标准,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水平。同时,中国也需要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同时,在全球ESG领域积极发声,分享中国的经验和主张,促进中国ESG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互认与对接。


总的来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充分运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既反映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又体现国际视野和开放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ESG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