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6日,历时6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行程密集,内容丰富,看点纷呈。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今年首访,引领中国同意大利、摩纳哥、法国关系迈上新的征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亚欧大陆开辟新空间,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6天时间里到访罗马、巴勒莫、摩纳哥、尼斯、巴黎5座城市,密集出席40余场活动,同欧洲领导人共叙友好交往佳话,共谱全面合作新篇,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迈上新台阶中欧合作升温
当地时间3月26日,法国巴黎成为习近平此访的收官之站。习近平在当天的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说,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提出破解“四大赤字”: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四个坚持,16个关键字,再次明确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如何相处?习近平主席也给出了极富诚意的答案:“当前中欧关系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竞争,也应是良性竞争,我们要相互信任,并肩前行。欢迎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到共建 ‘一带一路’中来。我们要共同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习近平主席同往访3国领导人以及专程赶赴巴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深入会谈,中、法、德及欧盟领导人还举行专门会晤,向世界发出了中欧加强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的鲜明信号。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吕晶华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称,从经济角度看,欧盟需要进一步完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区域经济及全球经济的互动。双方在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具有较强的共识,这是双方合作的理念前提。中欧在经济结构上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具有优势,欧洲在消费升级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领先性,欧洲在基础设施软件服务上具有优势。这是促进双方合作的核心因素。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西欧之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贸易成本将大大降低。
“金融危机后的欧盟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仅靠欧盟内部市场很难实现全面振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交流成为其重要环节,对推动中欧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吕晶华说。
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走深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走到哪里,“一带一路”的东风就吹向哪里,务实合作的果实就收获在哪里。
此访期间中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作为欧盟仅次于英法德的重要成员国和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之一,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的G7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与支持,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让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在吕晶华看来,如今,意大利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依然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意大利的地缘优势可使其成为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大陆的天然门户。对于意方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潜力巨大。
目前,中欧运输的主力是18200吨级远洋货轮,而整个欧洲只有荷兰鹿特丹和德国汉堡可以停靠,货轮绕过南欧到北部装卸成本走高。吕晶华说,如果中国能够协助意大利扩建里亚斯特港,不仅中国运输成本可以降低,意大利也将从中受益。
在访问摩纳哥和法国期间,习近平表示,中方欢迎两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多次表达了同中方开展“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意愿。
习近平指出,中法要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农业、金融、养老服务等新兴领域合作步伐。希望双方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早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在与马克龙的会谈中,习近平还专门提到了中国刚刚颁布的外商投资法。他说,欢迎更多法国企业赴华投资兴业,也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在法投资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待遇。
黄志龙表示,外商投资法获通过彰显了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开放的决心,特别是在制度、规则、法规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趋明显,这对吸引欧洲国家对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有利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