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
社会化的大生产是以技术上的高度统一与广泛的协调为前提,而标准恰恰是实现这种统一与协调的手段。
由于标准能为人们的劳动过程建立最佳秩序、提供共同语言和相互了解的依据,人们会意识到它对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标准为人们的活动确立了必须达到的目标,它比一般行政规定更富有科学根据,既能 促进人们活动不断地合理化,又受到人们的尊重。
标准作为一种约束,从全局出发,并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立的,它是一种无偏见的约束。因此,它既有法规效用,又有自我约束的作用。它的约束力可以跨越地区或国家的界限。这种约束力就是一种权威,一种能够对现代化大生产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进行干预的权威,这是标准化最突出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是与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密不可分的,而这种功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有利于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
标准为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产品标准是企业管理目标在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各种质量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和数量方面的规律性反映。有了这些标准,便可 为企业编制计划、设计和制造产品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其他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都是 企业进行技术、生产、质量、物资、设备等管理的基本依据。统一的符号、代号、名词、术语、编 号制度,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和生产流程,以及统一化的报表格式等,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的 管理,而且也是实现管理自动化的基本条件,否则管理现代化便无从谈起。
在企业内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生产技术上的统一 性,以保证企业整个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尤其是通过开展管理业务标准化,可把各管理子 系统的业务活动内容、相互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的程序等用标准的形 式加以确定,这不仅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使管理工作和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 化,为实现管理自动化奠定基础。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企业解决原材料、 配套产品、外购件等的供应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 创造了横向联合的条件。
三、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巩固和发展
专业化要以协作为前提,专业化越发展,协作越广泛,企业之间技术上的衔接协调问 题越复杂,如果处理不好,专业化协作就难以巩固和发展。实践证明,标准化恰是解决这类 问题的理想措施。
专业化协作的本质不仅表现为同类产品的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采用 专门化、高效率的技术装备,以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常常要 求以较大的生产批量为前提(受到“批量法则”的制约),这是许多专业化企业都遇到的一个 难题。而标准化的许多形式(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等)都有利于缩减类型、稳定产 品结构、扩大生产批量、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在买方市场和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专业化企业仅仅凭较高的生产率已经难以形成较 强的竞争能力,它还必须根据市场动向和顾客的特殊要求,及时改变产品性能或结构、发展 新品种、缩短试制周期、接受小批量订货等。这是摆在当今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对此,世 界上的许多国家目前都在标准化措施上寻求对策,通过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和模块化的 广泛应用,为专业化生产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
质量标准既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又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这个目标一经树立,便可起到揭示质量差距、鞭策后进者的作用,加之与此相配合的经济的和行政的(如监督检查) 措施,标准对于产品质量既有保证作用,又有促进作用。
企业产品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素质,取决于企业质量保证的水平。标准 化不仅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而且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两 者结合得越好,越能推动质量管理的良好循环。
在企业内部贯彻标准化的设计思想,通过简化,消除多余的和低功能的产品品种;通过 系列化,以最佳的品种构成满足较广泛的需要,在基型产品的基础上机动灵活地发展变型产 品;根据组合化,用最少的要素组合成较多的新品种等。这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样有意义。
五、有利于消除浪费、节约劳动和物化劳动
标准化对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复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重复 支出,有的必要,有的则不必要,后者便属于浪费。在某些领域尚未开展标准化时,这种浪费 常常是无法避免的。标准化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期量标准和定额标准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 要的物料、时间和劳动耗费,并且促使对以往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