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和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构成了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它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标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系的建设中,我国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开展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应用
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开展国际标准的比对分析转化工作,一方面是国际标准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另一个方面,在参考国外的进标准(如欧盟的标准)的同时,还有一些区域经济组织、一些行业标准组织所制本领域领先的国际标准,广泛开展比对,把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为国内标准,推动一批重点行业的标准水平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为了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家标准委制定了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际标转化的工作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安排了国际标准转化计划项目达1000多项,林业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等领域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已经达到95%以上。
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投人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分等级等作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标准来推进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通过农村综合标准化改革工作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推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标准,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比如,GB/T32000-2015《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给出了21项量化指标从村庄规划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文明、基层服务、长效管理等方面对农村建设提出要求。这个标准实施以来,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也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推动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让标准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标准体系的提档升级
主要针对产品工程服务等一些传统产业领域,以大幅提升标准水平为目标,用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健全工业产品以及一些重点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筑牢产品质量的安全底线,优化制造业高端化的标准体系,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快构建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
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工作,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机器人、智能制造、可持续金融、电子商务等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以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为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急需先进的标准体系作为支撑,如今我国已经制定颁布了100多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80多项、行业标准40多项。
五、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利用、绿色生产与消费、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能耗、能效、水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更新和升级,提高准人门槛,同时也提高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标准的水平,支撑打赢污染物防治的攻坚战。例如,从2000年开始实现汽油无铅化以来,到发布实施第六阶段的车用山品标准,我国仅用了16年的时间。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的国家标准如今已经全面达到了欧洲现阶段车用品标准的水平,汽油中苯的含量、柴油中环芳烃的含量比现行的欧洲标准还严格。车用品质量标准升级为我国机动车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了良妇的基础。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