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首页>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动态>详情

六大创新!提高标准化治理效能

一、强化企业标准化主体创新

鼓励有关部门创建标准融资增信机制,将标准制定作为融资活动重要参考。落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强化企业的标准化主体责任。建立重要标准发布及实施效果评估制度。梯次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标准验证点等新型标准研发平台。鼓励企业根据需要组建标准创新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标准。

二、推动产业标准化集群创新

推进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开展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标准。支持领军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中小企业等建立标准合作机制,联合创制国际标准。发挥技术领先企业作用,探索标准与创新协同发展路径,打造标准创新型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标准提升型产业集群建设。建立产业链标准体系,支持整机企业与配套企业融通发展。争取国家标准重大专项、重点标准项目和重要标准计划集成式落地产业集群。

三、深化标准化发展平台创新

建设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和标准融合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成果标准转化服务平台、重点产业链标准协同服务平台、对外贸易标准联通服务平台。促进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标准验证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骨干平台联动贯通,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专业优势,推动形成系统化标准创新平台体系。

四、推进标准化服务集成创新

探索建设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业集聚区。引导标准化服务业主体开展细分市场的标准化服务,提升标准服务品牌。规范标准化服务业市场,推动标准化服务业行业自律。支持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开展标准研制、推广实施、评估认证、比对评价等工作。

五、实施标准化人才引育创新

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专业标准化人才引进政策,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中试行首席标准官制度,围绕重点技术、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标准人才需求,制定人才目录,引进领军人才团队。探索将标准化纳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标准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标准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标准化人才申报非教育系统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六、加强标准化制度集成创新

建立部门联动、央地协同的标准计划组织模式。创新标准实施试点,制定成果推广清单,支持申报各类国家级奖项,支持形成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政策性文件。开展省级技术标准创新成果评价,加强对优秀标准成果、组织和个人激励。加大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等相关专项对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标准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探索标准融资增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