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需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原理,能够有效指导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
标准化的简化原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行政审批服务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以行政审批为例,简化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行政审批事项数量的过度增长,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内容和程序,阻止复杂化发展,使行政审批的系统结构更加精炼、合理。
依托简化原理,一方面可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精简审批层级、审批部门、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服务效率。通过逐步“瘦身”,提升政府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的事项办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让企业得到更多更直接的改革红利。简化原理与当前国家“放管服”改革紧密契合,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原理可以为政府行政审批改革提供助力与支持。
二、提供无差别的市场环境
标准化的统一原理是指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统一的目的在于建立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是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的重要内容。其 作用在于消除不必要的多样化,避免混乱。
《条例》中多次提到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平台、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市场,以此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统一市场准入门槛,消除对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隐形壁垒,保护其加入市场的权利;统一行政审批要求和程序,最大程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减少制度“弹性”;统一的业务运行平台,避免系统重复建设、数据重复填报等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和执法准则,做到既不“重点保护”,也不“刻意打压”。
随着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的进一步确认,新建立的制度、体系、平台、市场的落地生根,这些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成熟,公平、透明、平等的营商环境将加速形成。
三、打造高效协同的政务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利益相关方,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了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既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市场主体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等。
对开办企业的流程进行再造,实行并联办理,就是标准化协调原理的体现。将市场监管部门原先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程序”和“企业设立登记程序”合并为一个程序,企业可以一并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将原来申请人按先后顺序依次现场向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提交有关材料的传统办证流程,再造为申请人通过开办企业“一窗通”等服务平台,一表填写、一次提交数据,各政府部门数据同步采集、业务同步办理、结果实时共享的并联办理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协同改革,不断提高便企服务水平。
四、实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效果
标准化的最优化原理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优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标准化取得最佳效果。
营商环境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遵循螺旋上升的客观规律,通过各相关方的合作配合,将独立的事项合理融合,共同推进,以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展工作的唯一目的。营商环境优化没有终点,将随着社会环境、市场主体的需求不断改变。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而实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