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是企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或服务品质,提升效益的管理方式之一,是企业实现卓越经营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手段。标准化管理的最大作用在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实现精益生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理解精益标准化
一是通常意义的标准化管理。通常所说的标准化管理,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且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操作程序,并通过细化、量化和优化而设计成为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操作者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操作,管理人员按照其检查操作者对标准的执行情况,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异常情况的发生。二是精益标准化与准时化生产。精益标准化是指在推行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对实践工作不断地进行总结优化,把每一项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和具体化,并将各项工作细节进行量化,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和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人与物的完美结合。精益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制度化,制度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用制度办事,最终以标准化规范一切动作和行为的管理方式。
二、精益标准化的应用
精益标准化是以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简单、务实、高效和快捷为目标,用创新的理念、标准的模式和量化的指标,以持续改善和永续经营的思想,不断提高各类型机构的管理水平。一是传统的标准作业程序。传统的标准化作业程序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即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操作程序,并通过进一步的细化、量化和优化设计,使之成为标准的作业程序。操作者只需按照传统的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操作,管理人员只需按照该程序检查操作者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就能够尽可能避免异常情况的发生,或者说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局和物流过程等问题做最合理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该程序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按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进行生产的方法。传统的标准作业是管理生产现场的依据,也是改善生产现场的基础。二是精细标准化。除上述对精益标准化的理解外,基于精益生产思想的管理标准化也可以称为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是一项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的系统工程,其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致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更为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规范化管理,而标准化又是规范化管理的模板和参照物,可以说标准化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将管理提升到精细的新境界。只需运用精细化管理中的标准化方法,就可以实现规范化管理,进而让人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好。
三、精益标准化的作用
一是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标准化体系就是要明确企业管理标准,解决管理仅仅停留在建设层面,即工作标准低,工作交叉、相互重叠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实现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规范,时时有监控,处处有奖惩,最终达到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可量化和可执行化的目的,以此不断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的提高。二是持续改进的助推器。基于PDCA的基础上,已经开发出了新的SDCA管理方式,其是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包括所有和改进过程相关流程的标准化,并使其平衡运行,然后进行检查和调整的过程,实现标准化和稳定现有流程的目的,确保企业管理水平不断上升,从而把标准化和精益持续改善的理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持续改善,实现更完善和更高水平的标准化,确保持续改善成果。三是保证产品质量。精益标准化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良品质的产品,也可实现以最少的作业人员和在制品,进行各工序之间的同步生产,还能够成为目视化管理和持续改善的工具。另外,还可以大幅度降低人为的可变因素,减小质量的波动与差别,进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缺陷产品、操作失误和事故的重复发生,确保产品质量。四是促进流程规范化。精益标准化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和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尽早发现流程中存在的不良与浪费和进一步采取优化措施争取了时间。精益标准化的实施还使其有了更为清晰准确和可遵循的程序,极大地降低了因流程变更、角色转换和新产品引进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