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首页>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动态>详情

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第一步

市场竞争也可以说是争夺顾客的竞争,顾客倒向谁,谁就成功,顾客抛弃谁,谁就失败,因此才有“顾客才是上帝”的理论。

政府有关部门也在替企业操心,以各种方式抓质量、促质效。当前情况来说效果是有的,但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有,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是产品质量经过检验是合格的,但到了市场却不受顾客欢迎,缺乏竞争力,产品销售不畅企业效益不佳。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可能多方面,譬如,产品样式不够新颖,规格不够齐全,价格偏高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企业上上下下都被“合格”两个字蒙住了眼睛,“合格”是他们抓质量的奋斗目标,最后“合格”了反而不畅销。

这就应该创根问底,到底为什么?根源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出在产品标准上。力争检验合格,提高合格率,都没错,错就错在判定是否合格的标准。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而标准却不符合市场、不符合顾客的要求,依据这样的标准生产的合格品,可以说毫无意义,是资源浪费。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用市场眼光认真审视自己的产品标准。标准的问题又出在哪呢?标准的问题出在由谁给质量下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以往的标准是由政府或企业来定义质量,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符合政府定义的质量标准,就算合格品,企业就算完成了任务;市场条件下质量是由顾客定义的,不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不论符合什么标准顾客概不认可。这个问题的焦点就在于标准规定的质量是不是由顾客定义的,从前的标准本质上不是由顾客定义的。

许多企业制定标准时可能曾经考虑过顾客要求,但不彻底,企业的定义同顾客之间有差距。差距越大产品越不受欢迎。企业的任务就是尽量缩小这个差距。这就是标准化观念更新的实际内容。许多企业都在改革,都在按市场机制更新观念,这里还有一个向什么方向更新的问题,是以经济的利益为中心还是以顾客为中心,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关注顾客,围绕顾客需求制定计划和标准会产生好的结果,带来企业利益。如果只想经济利益、企业效益,置顾客需求于不顾,最终必然失去顾客,也失去效益,许多企业实际上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战略。

只有企业真正实行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才能制定出由顾客来定义质量的产品标准。企业标准化受企业经营思想的制约。经营思想不转变,标准化也转不过来,当然也不会受到重视。

怎样制定出由顾客来定义质量的标准,这就是标准中规定什么以及这些规定如何产生的问题。

企业要通过产品赢得市场竞争,就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和以往的经验,最关键的是要获得顾客需求以及潜在需求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收集的信息越准确、转化的越正确,两个定义之间的差距就越小。

怎样才能正确地收集信息,怎样才能正确转化这是制定标准的具体操作问题。这方面有许多科学的方法可供借鉴。企业把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制定出来,企业内部认真实施标准,上市的合格品就应该是畅销品标准化运上了第一个自阶,标志见符合标准的产品占领了市场,如果仍然不能占领市场,就重新审视标准定义的质量与顾客要求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