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首页>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动态>详情

加强标准化科研 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人谈“十四五”科研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科研与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科研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负责人日前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介绍了标准院“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

《中国标准化》:十三五时期,标准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标准院:十三五时期,我国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标准院紧紧围绕完善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扎实开展标准化科研与服务,各项科研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成效明显。

在科技攻关能力方面日益提升,牵头承担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项目21项、课题44项,实现中国标准海外转化应用151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课题6项;承担国家部委委托项目91项。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发表被SCIEISSCI收录的论文627篇,出版论著187部,获授权专利161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74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34项。

在标准化信息资源方面逐渐丰富,完成了1986年以来5.3万余项国家标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文件44.9万余个。共采集标准46.3万余件,加工标准56.3万余条,标准数量同比增长26%,总量超过255万条。建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缺陷产品召回综合信息管理、能效水效标识日常备案、企业标准领跑者管理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等10个服务平台,实现了业务发展向数字化、规模化、效益化转型。

在实验研究能力方面再上新的台阶,新增实验室仪器设备589/套,十三五末达到1118/套,建成人因与工效学、能效水效及绿色化、产品缺陷与安全3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及7个专业实验室,拥有39个实验功能单元,获得CNAS认可和CMA资质认定,检测能力涵盖的产品数量由54类扩大到108类,检测参数由683项提高到1229项,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人类工效学、家用电器能效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体系,支撑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国际标准化贡献方面明显提升,承担国际组织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秘书、召集人等关键职务共计34个,主导(含联合主导)研制国际标准共计65项,承担ISO/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和其他国际组织技术支撑机构共计86个,注册国际组织工作组专家共计365人次,组织国内其他单位向国际组织申报国际标准31项,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跨国公司等开展技术合作37项,促进了国际标准化合作与科研能力水平提升。

《中国标准化》:未来五年,标准院总体打算是什么?

标准院:十四五时期,标准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四个面向,秉持科研立院、创新强院、人才兴院、依规治院发展理念,立足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科研机构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自立自强,树立国际视野,加强开放合作,突出提升标准化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夯实标准化科研基础,释放标准化科技成果应用效能和技术服务潜能,提高标准化服务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标准化科研机构,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服务质量强国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中国标准化》:您提到大力夯实标准化科研基础,在这方面,标准院是如何考虑的?

标准院: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加强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标准化基础研究与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及社会发展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标准化的发展根植于经济社会进步,服务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基础性作用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标准化基础研究有力支撑新标准化法等配套法规研制,推进完善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基础系列国家标准体系,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咨询课题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提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对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强化标准化基础研究,全面提升综合标准化能力,我们要紧跟时代进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着力夯实基础,持续加强标准化战略规划能力和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紧跟国际标准化趋势,深入开展标准化战略与对策研究,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持续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研究,深入拓展标准化教育、标准相关领域评价等研究,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理论和基础知识体系。

其次,要着力丰富资源,不断创造以标准为载体的标准化基础通用科技成果。充分利用特色领域优势,持续加强人类工效学、术语与图形符号、信息分类与编码、统计方法等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中国人体特征数据库、术语数据库、信息分类与编码资源库等标准化基础数据资源,为促进产业现代化,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做强标准化基础技术支撑。

第三,要着力创新发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堵点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围绕服务共性技术平台、产业再造工程、构建数字规则体系以及卡脖子技术问题等,积极开展开源标准、机器可读标准和标准数字化研究,加强数据质量、产品数据字典、数字化工厂等工业数据治理以及标准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型标准化方法和解决方案研究,依托标准实体数据库,深化拓展国家标准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为促进科技进步积极贡献标准化力量。

《中国标准化》:在强化基础科研的同时,标准院如何将科研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

标准院: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标准引领推动发展愈加重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等对标准化的需求更加旺盛、要求更高。我们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处理好综合与专业的关系,发挥好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ISO/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平台优势,加强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共性技术标准高质量供给和标准之间的融合,不断提升标准供给水平。

一是要不断拓展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研究。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着力点,系统建立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领域标准体系。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等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开展节能、节水、新能源、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标准化研究。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新型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安全等领域,研究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数字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围绕生活性服务品质提升健全标准体系,助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深入开展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产业化深度融合机制研究,在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健康信息等领域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

二是要大力深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目标,重点开展未来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强化品牌培育与管理、社会信用、在线信誉、顾客体验等关键标准研制及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重点开展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化研究。加强政府管理领域标准化研究,助力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数字政府标准化、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提升。加强适应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特征的技术标准研制,在电子政务、工业产品准入、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技术贸易措施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与实施效果评价,发挥标准化在放管服改革中的支撑作用,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要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化研究。围绕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政府数据治理与利用能力、新能源汽车召回智慧监管、基于区块链的信用管理和社会责任,新兴生物领域技术开发,数字化第三方评估及大健康领域标准化等领域的引领性研究。围绕食品智能控制与追溯、新型感官分析与消费喜好、现代物流、数字教育等领域加强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开展数字经济标准体系研究,培育引导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有序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标准化》: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过程中,标准院能够做出怎样的支撑和服务?

标准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支撑,我们要站在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着力点,统筹标准化科研和技术服务,聚焦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找准支撑政府、服务市场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融通点、发力点,释放标准化科技成果应用效能和技术服务潜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要优化支撑政府方式。围绕市场监管,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电子商务监管、服务质量监管、质量基础支撑能力监测、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以及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等领域系统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围绕社会治理,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在农业农村标准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社会信用、标准化评估等领域不断发挥融合创新作用。围绕公共服务,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化等方面着力发挥基础规范作用。围绕政府治理,强化标准引领保障,在资源环境、能效水效、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等领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要增强服务市场能力。服务新发展格局标准化需求,积极参与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参与规则治理、对接国际标准、畅通贸易便利的桥梁作用。服务产业协同标准化服务需求,发挥主导参与重要领域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作用,以标准化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服务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需求,积极对接新技术信息基础设施标准研制需求,协同提供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基础设施标准研制服务。

要拓宽推动发展渠道。立足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人类工效、感官分析、信息分类与编码、知识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环境智能监测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开发,加大产业化推广力度。加强对外合作,与兄弟科研院所和重点区域科创平台互补优势,在数字政府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共享经济、现代服务、汽车安全技术等领域培育关键技术,推动标准化科研破壁创新。积极走向地方,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与雄安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新兴产业集群等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需求对接,打造新型标准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助推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家队力量。

《中国标准化》:标准院提出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请您谈谈标准院将如何推进国际标准化科研工作?

标准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新发展格局中,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只有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中作用尤为重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标准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国际标准化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我们要主动有所作为,着力加强标准化科研国际合作。

一要积极推进基础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加强与ISO及成员国沟通合作,进一步在能源管理、绿色金融、在线信誉、合规管理、感官分析、电子业务、健康信息学、贸易便利化、教育服务、老龄化、统计方法、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加快推进,早出成果。

二要积极有效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紧跟前沿发展趋势,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依托国内超大市场和业态新发展实践,加强新能源、营商环境、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机器可读标准、政府服务与治理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努力实现新兴领域技术突破,争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三要深化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标准化机构合作。围绕节能环保、高效制冷、消费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信息服务等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需求,拓展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有关机构合作,促进标准化政策相通、标准联通。围绕RCEP成员国标准化共性需求,加强标准化政策体系研究,积极推动区域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

四要推动标准化成果转化,促进国际贸易畅通便利。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选取能源、电力、铁路、汽车、农业、食品、消费品、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开展标准比对分析和研究。与开展大宗商品贸易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大型中国企业加强合作,提供中国标准海外示范与推广等全流程、一体化国际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国际标准化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