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首页>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动态>详情

新时代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标准化战略定位。

按照“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要求,立足国家的顶层设计率先形成本地区版本的标准化战略行动指南,指导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完善标准化政策措施。

同时,抓实标准化战略的互动对接。加强标准化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互动对接,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标准化的重大需求。最后,强化本区域标准化战略与国际标准化战略的互动对接,助力高水平开放。推动将实施标准战略写入各地区、各部门“十四五”规划,把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突出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本地区本部门“十四五”标准化发展规划。

(二)提升标准化发展活力。

一是立足新《标准化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对标准的监督抽查。标准的“生命力”就在于实施好的标准除了要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外,还要创新,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标准化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及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正经历四个转变,即标准体系架构层级由政府主导的一元结构向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二元结构转变,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转变,标准化工作由重标准制定向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单纯采用国际标准向采标、参与标准制定和标准化治理全方位国际化转变。同时,我国标准化工作也面临标准体系重构、标准化体制机制创新、标准化能力提升和标准国际化四大挑战。因此,应按照新《标准化法》的要求开展自下而上的标准实施情况的自查和督查,企业是否真正有标生产、按标生产、符标生产;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组织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督查,让标准真正成为不打折扣实施的标准。

二是完善各类标准的管理,推动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标准。首先,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宣贯实施,积极构建协同权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体制,并加快推动有关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初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其次,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管理,并加大行业标准的整合优化力度,重点制定本行业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适量控制新增行业标准规模,提升单项行业标准覆盖面。再次,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出台一批高质量的地方标准。如大力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准化协同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雄安标准体系。最后,做优做强团体标准,增强企业标准竞争力。

(三)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是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标准体系建设,精心培育国际标准。当前,形成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中之重。如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软件等标准的制定,开展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标准体系,如推进区块链、物联网、新型云计算、大数据、5G、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生物样本库、工具酶、生化检测、生物基材料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丰富标准供给,共同推进“三同”工程。当前,疫情已对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且影响还会持续,如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等,因此,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当仁不让地站到前台。新时代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的档次也拓宽了,大力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对于提高质量供给水平、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提升、扩大内需尤为重要。市场上一直有传言,日本人是把一流产品留在国内,二流产品销往欧美,三流产品销往中国,新时代的今天,让更多的老百姓消费得到“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更有利于助推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地发展。

三是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产业发展,加强标准化工作保障。健全标准化保障机制,建立政府层面标准化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共同推进包括城市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益服务、公共交通、公共文化、体育与旅游服务等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从政府层面看,是上下联动、横向联合; 从企业层面看,标准化工作是一盘棋,企事业单位与标准行政主管部门互联互通、及时有效传递标准化工作需求。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实施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动,如制修订家政服务、旅游度假区等国家标准,研制家政教育培训服务、体育旅游,以及面向数字交通应用的城市出行服务等新业态标准。优化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如加快研制政务服务“好差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层政务公开等标准。

四是立足长远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育。标准化是创新型工作,做精标准化工作要加强培训交流,增强重点培植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营造了解、重视、应用标准的浓厚氛围,形成“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的标准观。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因此要鼓励企业懂技术、懂规则的标准化专业人才积极申请国际、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工作,树立“做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做标准”境界; 鼓励企业设置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 探索开展标准化专业学历学位教育,推动标准化学科建设。

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标准化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更加注重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注重标准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更加注重标准化的全方位开放,更加注重标准化对市场监管的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