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首页>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动态>详情

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未来标准化发展趋势之我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标准化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重塑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在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预见和判断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如果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国际化等维度来考量,我们将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未来标准化工作中,应该避免出现哪些问题或失误,应该尽量弘扬哪些优势和长处?过去五年是标准化大踏步改革的五年,对未来五年或十年作何期盼?

2021年伊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站在十四五开局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标准化》编辑部对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标准化建设展开预见性判断和思考,以对中国标准化未来五至十年预见为主题,邀请标准化界专家大咖从各自角度对未来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交流思想、贡献智慧,以飨读者,为助力我国新时代标准化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本期专家介绍:宋明顺,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极化和数字化将深刻影响标准化的发展,并可能呈现下列发展趋势。

标准的政策化和法规化

 越来越多的政策性文件将以管理标准的形态呈现,借助标准制定的原则使政策制定更公开、透明、民主、科学和规范;同时,政策中引用标准也将成为常态,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政策与技术能力的协调性。强制性标准或技术性法规将继续呈现相对减少趋势,定性规定和定量规定相结合,而且定性规定会成为技术法规的主要成文方式;同时,行政命令中引用推荐性技术标准将成为技术法规的另一种形态。标准的政策化和法规化将成为国家和地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组织的多极化和区域化

在一个多极化加剧的时代,标准的国际组织也呈现出多极化状态,主要表现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业化(或行业化)和标准化组织的区域化。越来越多的产业、行业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国际标准,以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和及时性,如通信领域3GPP、计量领域BIPM和视频安防领域ONVIF等等,他们在本行业、本专业的影响力要超过ISOIECITU三大国际组织。区域性的合作组织不断涌现,而且多涉及标准化的内容,如亚太合作组织(APEC)、东盟(ASEAN)、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都涉及标准化合作内容,亚太地区电信标准化机构(ASTAP)、亚太珠宝标准化技术联盟(AGA)以及欧洲的ETSICENELECCEN等,区域性的标准化活动更易融合区域全面合作政策,更能有效推动区域合作的发展。 

标准的联盟化和链盟化

执行效率和效益最高、市场反应速度最快的非企业标准莫属,除了极少数的事实标准(DeFactorStand)之外,多数是靠结盟才能获取市场优势,结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同类性质产品企业之间形成的产业联盟,一种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的供应链联盟。前者简称联盟(IndustrialConsortia),后者简称链盟(ChainConsortia)。制定标准是联盟和链盟的主要活动之一,联盟标准有时以法人社团的形式组织,是联盟成员间协商一致的标准,链盟标准往往是由链盟中的上游企业发起,组织供应链中的中下游企业协调制定满足上一级要求的标准。无论是联盟标准还是链盟标准,既是生产的需要,有其必然性,也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内在动力,有其经济性。联盟标准、链盟标准和事实标准是最有竞争力的市场标准或商业标准。

标准的数字化和参数化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未来社会最显著的特征,5G、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大数据、车联网、智能网联、智慧城市、云计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数字金融等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技术,都需要相对应的数字技术标准和标准化过程才能实现,数字标准化将是未来标准化领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数字技术在传统领域里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催生传统领域里的标准向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可视化、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数字化映射等数字技术成为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与此同时,技术标准将越来越多的以参数的形式表现,只规定具体技术参数要求,不涉及实现方法和验证方法,更容易数字化,以响应数字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要求,在变局中开新局,以我国的优秀技术、优势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优势和制度优势,掌控和引领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构建国际标准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