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户口全民狂欢”对钢材市场意味着什么?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到,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笔者以为,这次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史无前例的,是一场“户口全民狂欢”,长期来看,将有效拉动住房、家用电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直接有效地带动钢材的需求。

    一场划时代的改革

    追溯历史,在古代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比起现在的更为严厉,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们逃避兵役徭役和田税。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也相当严格,主要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即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的转换通道相对狭窄,从农业户口转入城镇户口,只有“当兵”、“考学”等少数通道;从城镇户口转入农业户口,由于当时农村生活艰苦,人们是极少有这种意愿的,只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稍具规模。而城镇户口从小城市转入大城市,或从大城市转入小城市,只有工作调动等极窄的路径。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很多人到城市买房,于是国家又增加了“买房落户”这种通道,这大大拓宽了农业户口向城镇户口、不同城市之间的户口迁徙通道。

    2017年至2018年,武汉、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相继拉开“抢人”大战的序幕,只要持有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在上述城市落户。这对于很大一部分人相当于敞开了随意落户的大门。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除了少数几个超大城市实行积分落户外,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可谓史无前例,在中国的户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对生活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外地人来说,积分落户希望大大增加,对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来说,武汉、西安、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可以随意落户,对数量众多的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所有人都可以随意落户。不能不说这是一场“户口全民狂欢”。

    户口新政影响钢材市场

    户口新政的文件取名《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可以看出,所有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笔者认为,这些政策的实行对目标而言是恰到好处的。未来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将户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小城市迁移到大城市、从大城市迁移到特大城市。这将有效拉动住房、家用电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直接有效地带动钢材的需求。

    特别是住房需求将更为明显而迫切,即使是租房,也促进了存量房的利用,而存量房的利用率提高,又促进了购买的需求,就是说,人们发现自已的房子容易出租了,租金有保障了,那么他就又有了购房的冲动。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房子即是“家”,直接将更大一部分人推到了购房的最前沿。住房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住房的钢材需求以建筑钢材为主,因此,建筑钢材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住房增加了,家用电器的需求必然也会增加。家用电器的需求以板材为主,这将带动板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另外,城市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带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资源的紧张,各城市会大量新建扩建各类学校,这也会带动钢材的需求。同时,城市的扩大,必然会促进基础建设的扩张,对钢材的需求也是不言而喻的。

    影响有没有可持续性?

    户籍新政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钢材的需求,这种需求有没有可持续性?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当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环境下,如果户籍新政促使房价大涨,炒房又将抬头,中央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因此,要想户籍新政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必须不会引起房价大涨。

    2017年-2018年,以武汉、西安、郑州、石家庄为主的“抢人”大战,使广大有学历的人进入上述城市变得极为容易,可能短期内会促使这些城市的房价小幅上涨。人口的净流入成为这少数几个城市房价的利多因素。但是今年4月的新政,将所有城市户口迁徙的大门打开(区别只是,有的打得更开,有的完全打开),对房价还会是利多吗?显然不是。换个说法,武汉、西安、郑州、石家庄以前是“抢人”明星城市,现在所有的城市都成为“抢人”明星城市,那所有的城市就都不是明星了。毕竟总人口是相对固定的。

    因此,户籍新政不会引发房价大涨,必然不会引起中央对房价更严厉的调控。也就是说户籍新政的实行具有可持续性,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也具有可持续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