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几年里,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外部监管环境在持续收紧,大宗商品融资和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得很快,同时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手段也在不断重塑供应链融资的模式。对我们这些做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公司来说,既迎来了新的机会,也面临了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多层次的风险。
在我看来,当前行业风险的根子,主要有三点:一是货权管控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跨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三是部分业务人员对大宗商品的特定风险理解还存在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把贸易真实性审核做实,把融资方案和产品设计做精,把物流和资金闭环管好,同时推动整个行业层面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 政策收紧,套利空间大幅压缩
这几年,外汇管理、跨境融资的政策陆续出台,“展业三原则”全面落地,贸易真实性的审核要求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单据层面,而是要看到业务实质。加上境内外利差逐渐缩小,以前那种靠利差套利的传统模式走不通了。对我们来说,业务逻辑必须转型,从依赖套利转向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基于真实交易背景来做供应链融资。
2. 结构性贸易融资正在崛起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对能源、金属、农产品的进口依赖还会持续。这里面有很大的市场,但交易金额大、链条长、价格波动剧烈,这对我们是挑战也是机会。公司必须学会用多种融资工具,把货物管控、信用增强和价格避险结合起来,设计结构化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做定制化融资服务。
3. 电商和物联网重塑金融模式
电商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供应链金融越来越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打通上下游、物流、仓储和支付系统,我们能把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真正联在一起,形成一个风控闭环。同时,融资模式也从单一的信用证、保理,扩展到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质押、预付款融资等基于资产信用的结构化产品。
1. 货权管控风险
货权是大宗商品融资的命根子。常见的问题就是重复质押、虚假仓单、权属不清,甚至监管方失职。一旦货权悬空,货物可能被挪用甚至消失。
2. 交易真实性风险
虚构贸易背景、循环交易、保税区“一日游”都时有发生。有些融资方利用关联交易编造虚假链条,把资金挪去炒货或做高风险投资,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最后埋下巨大风险。
3. 价格波动和变现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受宏观、供需、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抵押品一旦快速贬值,变现难度就很大。如果是杠杆融资,这个风险会被放大。
4. 操作与管理风险
这里面包括物流监管不到位、单证审核马虎、信息系统不完善、内部审批走过场等等。大宗商品融资环节多、主体复杂、跨境交易多,只要一个环节掉链子,就可能造成大损失。
1. 行业基础设施缺失
动产质押登记公示没有统一平台,货权信息跨机构难以共享,仓储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货权管控的有效性。
2. 信息孤岛严重
供应链上的各方系统互不联通,数据碎片化严重。金融机构拿不到完整、实时的商流和物流数据,风险识别就必然滞后。
3. 人才和认知不足
部分业务人员对大宗商品的特性、价格规律、交易模式缺乏深入理解,做结构性融资时抓不住风险要点,过度依赖主体信用,忽略了交易自偿性。
1. 做实贸易真实性审核
建立全流程、多维度交叉验证机制,不光要看合同、发票、提单、仓单,还要结合上下游客户的经营情况、行业地位、历史交易数据去判断真实性。特别要注意识别关联交易,防范“编故事”融资。
2. 强化货权管控与物流监管
借助物联网和区块链存证技术,对货物入库、在库、出库进行全程监控。坚持巡库、核库制度,审慎选择第三方监管机构,并定期评估。推动电子仓单、区块链仓单,提高货权透明度和可靠性。
3. 建立价格风险管理体系
对融资标的实行盯市管理,设置跌价预警线和追加保证金机制。可以引入期货、期权等套保工具,与期货公司合作做价格避险,把波动风险转移出去。
4. 推动信息共享与科技应用
主动对接政府、海关、税务等外部数据源,探索和同行共建贸易融资信息平台。用大数据和AI技术对交易数据做建模和分析,提升早期预警和动态管控能力。
5. 做好产品设计与合规管理
根据客户实际的贸易周期、结算方式、物流特点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确保还款来源清晰可控。严格遵守外汇和跨境融资的监管要求,避免踩合规红线。
6. 强化内控和人才队伍
完善授信、贷后、操作流程,加强员工培训,让大家真正懂大宗商品交易规律、供应链运作模式和结构化融资的风险点。风控的核心不是堵死业务,而是让业务在可控的框架内健康发展。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里,“风控不是挡路石,而是护城河。” 如果没有扎实的风控能力,我们做的业务就像在流沙上盖房子,看起来繁华,随时可能坍塌。但如果把风控体系打牢,哪怕市场再波动,我们也能稳住基本盘,走得更远。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钢链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