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金融强国指数报告》在京发布 全球金融强国建设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4月21日,金融强国学术研讨会暨指数发布会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本次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发布《金融强国指数报告》(下称《报告》),并围绕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开展交流研讨,来自国内学界业界的50余位嘉宾参与研讨。

据介绍,《报告》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中国金融研究院开展的一项重点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所编制的金融强国指数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指引,包括经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和金融人才队伍七大指标体系,剖析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强”优势与“弱”短板,指出未来金融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与发展步骤。

通过对全球36个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强国建设进行评估,《报告》编制的金融强国指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于金融强国理念构建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综合性金融发展评估体系;二是聚焦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对比世界主要经济体,指出中国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和明显短板;三是体现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特征,关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强调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四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强调了金融话语权、金融自主权的政治属性,全方位反映金融发展的时代内涵;五是凸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突出金融发展竞争力与稳健性,强调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可持续性。

《报告》认为,全球金融强国建设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近年来,中国金融强国指数稳步上行,在经济基础、金融机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第二梯队中领先优势日趋巩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金融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国际金融中心短板较为明显,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的货币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与美国差距较大;金融人才队伍排名不佳,相关机制保障有待完善。

具体来看,经济基础方面,美国领跑、中国稳居第二的“双强”格局已经确立,内在创新驱动和贸易竞争力主导经济基础走向,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不具竞争优势。货币表现方面,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凸显,中国增势迅猛,货币稳定性强,数字货币研发领先,但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中国中央银行指数排名靠前,处于领跑水平,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成效显著,但国际参与度有待提升。中国金融机构指数全球排名靠前,且呈现出一定的领先优势和稳步增长趋势。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头部排名差距较大,上升趋势有所回落,上升空间较大。中国金融监管能力位居第二梯队,在微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差距较大。中国金融人才队伍发展迅猛,增势不减,但中国金融人才环境处于中游水平。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主办。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庆双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等8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