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美联储重启加息放大各方分歧

继6月“按兵不动”之后,美联储再启加息。当地时间7月26日,美联储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5.25%至5.50%之间,创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份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第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在今年6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美联储曾宣布暂停加息。

从结果来看,美联储此次加息决定符合市场预期。然而市场焦点并不在此,而集中在后续利率走向释放的信号上,此前各路人马纷纷预测7月或是“最后一次加息”。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表示9月例会“有可能加息,也有可能暂停加息”。而从最新议息声明来看,整体措辞与6月版本没有明显变化,不排除后续进一步加息的可能。美联储的表态放大了各方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分歧。

美国近期释放的有关数据支撑美联储重启加息。一方面,美国消费者信心有所回升。数据显示,7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7,显著高于市场预期,创下2021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反映出当前经济状况和预期均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美国金融体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美联储公布的2023年度银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大型银行能够抵御严重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并在此情况下继续向家庭和企业提供贷款。

不过,虽然美国6月通胀出现超预期降温,但美联储并不想在控制通胀问题上过早让步。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3%,同比涨幅降至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8%,创2021年10月以来新低。有分析认为,美国整体通胀出现回落主要归因于去年的高基数。2022年6月全球能源价格快速上涨,曾推动美国通胀率升至40年高点。随着基数效应减退,今年下半年通胀或有所反弹。

与此同时,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数据也牵动着美联储的“神经”。有分析认为,目前美国通胀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商品的输入性通胀,而是由工资上涨带来的内生性服务性通胀。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6月份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时薪连续第四个月上涨,同比上涨1.2%,为2021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鲍威尔称,工资增长仍然过于强劲,令美联储在抗击通胀过程中“感到不安”。

因此,在通胀趋势性回落没有确凿证据之前,美联储更倾向于保持抗通胀的姿态。鲍威尔表示,要实现2%的通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核心通胀率仍居高位,美联储希望看到其进一步下降,这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激进加息放大了金融脆弱性。虽然美国银行业通过了今年美联储的“体检”,但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危机已经平息。有分析认为,持续激进的紧缩政策造成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整个金融市场资产估值大幅下降,并使持有大量债券的银行账面出现巨额浮亏,导致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急剧恶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寻求合并,因为更高的利率和近期的银行业动荡,增加了银行挽留储户的成本。这一表态暗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银行倒闭,或将影响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各界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警声音正不断变大。美国知名债券投资人比尔·格罗斯警告,美国消费者在新冠疫情期间攒下的储蓄还剩约5000亿美元,这些钱最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耗尽,恐引发美国经济衰退。耶伦也表示,由于通胀依然高企,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非完全不可能”。

近期发布的一些经济指标也在暗示衰退前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一步下滑,连续8个月陷入萎缩,为2020年5月以来新低。美联储最新公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5月以来,在12个地方联储所在地区报告的经济活动状况中,5个地区轻微或适度增长,5个地区称无变化,2个地区报告轻微或适度下降。制造业健康状况恶化、超过一半地区增长停滞或下降、银行业低迷等现象,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

虽然鲍威尔没有回应何时停止加息,但留给美联储操作的空间已然不多。在6月议息会议后美联储给出的经济预测中显示,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政策利率预估的中值为5.6%,至2024年和2025年时分别为4.6%和3.4%。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对此,鲍威尔指出,美联储可能会降息,同时继续缩表,但降息不会发生在2023年,当美联储觉得能够自如地降息时,美联储才会降息。市场分析认为,这相当于肯定了2024年存在降息的可能性。

随着6月通胀的明显放缓,美联储似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窗口期”,可以更加“舒适”地观察通胀和经济的变化。目前离9月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有两个月的CPI数据、非农就业数据,以及二季度的就业成本指数(ECI)可以观测。不过,对美联储而言,可用选项并不多,维持紧缩并保持观望恐怕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