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如何高效、安全地共享和流通数据,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数据空间作为一种创新的数据共享与流通机制,正逐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本文将深入剖析数据空间的内涵、发展现状与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数据有序流通提供参考。
一、数据空间的内涵
数据空间是一个由治理框架定义的分布式系统,旨在创建一个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家迈克尔·富兰克林等人提出,随后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空间通过数据集成、虚拟化、语义建模和元数据管理等技术,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组织管理,支持数据的编目、浏览、搜索、查询、更新和监控等功能。其核心特征包括:
数据主权保障:数据空间在促进数据流通的同时,确保数据持有者的主权,保护其隐私和数据控制权。
安全可信流通: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
价值联合挖掘:通过数据空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多源数据的按需融合,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跨组织场景的数据共享、分析和服务提供新方案。
二、数据空间的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数据空间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数据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如《“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数据空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提出的可信数据空间系统架构国际标准,为国际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深圳数字交易所基于数据空间技术的场内数据业务合作,标志着我国数据空间技术商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然而,我国数据空间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技术工具不成熟、法制保障不完善、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数据空间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数据空间建设以欧盟为代表,其在数据空间治理和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欧盟通过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欧洲数据战略》等,推动数据空间的快速发展。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通过工业数据空间行动和国际数据空间协会的成立,为全球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技术应用方面,欧盟的数据空间项目广泛覆盖制造业、能源、移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可信共享和创新应用。同时,欧盟还注重跨国家、跨行业的合作,推动数据空间的国际化发展。
三、数据空间的实践路径
2024年8月29日, 2024数博会“数据空间”国际交流活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在会议上获悉,国家数据局正着手推动数据空间的试点和试验工作。刘烈宏表示,将分类施策培育空间,以数据为牵引推动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等五类数据空间的建设,形成一批数据空间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数据空间已成为构建数据共享信任机制,推动数据有序流通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数据空间领域的交流对接机制。同时,吸纳更多领军企业加入推进数据空间发展进程,共同推动数据空间技术、制度和应用的创新。
一是分类施培育空间。以数据为牵引推动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等五类数据空间的建设,形成一批数据空间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的活力。这方面将首先聚焦一些重点行业,结合行业推动数据空间是当前可推广的一个有效的举措。
二是夯实数据空间发展基础。围绕共性标准研制,核心技术的攻关,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安全和规范管理等工作,打造数据空间可信、可管、互联互通、价值共创的能力,降低数据空间的建设和使用的门槛,培育相关的生态体系。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国家数据局将建立常态化的数据空间对话合作机制,积极与各方共同建设数据空间的技术标准、运营规则和制度体系,凝聚发展的共识。推动数据空间国际合作示范项目的建设,探索数据空间互联互通形成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