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数字人才培育政策“组合拳”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王宝友 李紫阳
我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经济发展竞争本质上是数字人才竞争,谁拥有一流的数字人才,谁就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主导权。因此,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了2024年至2026年数字人才培育目标,通过实施六方面重点任务和六方面政策保障,全方位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从《行动方案》内容来看,一是要求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二是任务具体,六方面的重点任务,打出了数字人才培育的政策“组合拳”。三是政策保障有力,提出增设数字领域新专业、增设数字领域职称专业、开展数字领域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以及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国际互认方面等创新政策方向,确保我国数字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聚焦数字产业发展需求 开展数字人才培育项目
数字人才是具备数字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人才,既包括在信息通信行业工作的人才,也包括在制造业、消费品等传统产业工作、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新增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包括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数字领域的新职业。《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重点围绕数字领域新职业,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以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为例,当前,全国有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1家评价机构和55家培训机构,在网络互联、标识解析、平台建设等领域,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开展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培育和评价。
在数字技术工程师职称认定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具体阐述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纳入各地各部门中级、初级职称认定范围”。
《行动方案》提出“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数字人才体现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数字知识和素养的融合、产业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融合、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融合。因此,培养数字人才要立足产业和企业需求,加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进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落地生根。
紧贴数字人才结构特点 推进数字人才保障举措
当前,全球数字人才发展仍存在结构性失衡。从我国情况来看,一是数字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约为2500万至3000万,供给不足。二是数字人才能力结构失衡。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求人才具备数字技术技能、产业领域专业技能,还要有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数字人才实践能力偏弱、行业经验不足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结合数字人才需求,深化数字领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学研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从供需两端入手,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举措。《行动方案》还提出,“支持各地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增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职称专业”,这有利于突出分类评价特点畅通人才成长路径,促进数字人才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立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因此,掌握工业生产知识和数字技术的工业互联网人才成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关键。
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科研机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根据《行动方案》部署,大力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一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评价。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评价,拓宽工业互联网人才成长成才渠道。
二是支持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指导高等院校数字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开发工业互联网相关课程、教材教程等。
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依托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针对区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产学合作开展订单、订制、定向培训,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组织工业互联网人才国际交流培训。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围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方向开展国际交流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业互联网人才。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