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并对此进行一系列部署,这也是“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将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这与传统消费相比,新型消费更加注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场景体验化等特点,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即所谓C2B的服务和商业模式。
一、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理解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通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实施新质生产力。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这里面有几个点很关键,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首先,新质生产力必须由“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创新打底。新质生产力明确以创新为主导。这一点与我们近几年一直讲的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都一脉相承,同时又突出了新的关键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这里既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中的生产力概念,又结合了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经验共识,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还有一定的发展。
它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力,且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还要具备高效能、高质量,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投入要更集约,生产方式需要高效能,而且产出也必须是高质量的、环境友好的。
其次,新质生产力有明确的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务虚的理念,而是一个务实的发展策略,对应有坚实的产业支撑。
即使是最传统的农业,如果能通过革命性的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型组合,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比如采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选种育种,数字技术支撑的自动化种植、收割、深加工等,同样可以构成新质生产力的质态。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育基于产业互联网的C2B商业和服务模式
我们知道,工业4.0的三大集成之一的端到端集成,如图1所示,是从产业链的全局来把握的系统思维,从整合供应链为着手。端到端集成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通过供应链整合全产业价值链的制造企业,一个是通过电子商务连接终端用户,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产业服务、流程体系,即所谓C2B模式。用户将参与交互、设计、生产、物流及服务全过程,其过程全透明可视化。制造企业将全面提升效率,品质,同时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快速柔性的响应用户。
新技术范式的转变使C2B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未来企业需要C2B转型。C2B本身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的思维,也是数字化转型数据三大集成基石之一的端到端数据集成的重要体现,是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和商业模式。C2B模式的大量浮现,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事件,它符合新质生产力必须由“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创新为基础的原则。C2B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驱动商业资源的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低成本、全流程贯通为基础实施拉动式配销、柔性化生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粉丝经济”和“网红经济”实际上也是C2B。C2B模式是数字时代的商业模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影响未来商业格局的各种力量中,产业互联网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3个因素而催生的,不仅升级生产力,含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还必将升级生产关系,如:新的交易方式、服务方式、分配方式、数据所有权关系等;进而重构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新的生产力,更是新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式是加快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通过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价值链、数字化产业链的建设,形成C2B2B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以打通打通任督二脉。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方法及案例
1、数智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多层级产业互联网平台。
鼓励平台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同时,政府应引导、鼓励、有序促进各层次产业互联网与各数据交易所的互联,让更多数据要素基于市场需求源于产业业务而用于产业业务。进一步发挥数据交易所功能,加速数据要素快速、安全地流通和渗透到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更加广泛、更多层级的产业生态互联。产业互联生态基于数据要素的加速流通、渗透,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激发更多有价值的产业生态体系的涌现效应,更好赋能于各类生态平台的孵化与发展,加速产业升级与重构。所以,将各产业互联的业务进行无缝互联、数据进行顺畅流通,逐步实施新质生产力,重构形成C2B服务和商业模式。如图2所示,产业互联C2B模式以数据流动的自动化,贯穿整个产业链,来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形态。
图2 产业互联网的C2B模式
2、发展产业服务互联网推动C2B2B商业、服务模式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但在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产业互联网等重点服务环节还需进一步发力,未来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补齐服务贸易短板,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通过数据要素激发、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动能。
不同于面向居民日常生活的生活性服务业即To C,To B是生产性服务业面向产业生产,体现于产业链研发、市场准入合规检测服务、物流配送、产业金融、生态环保服务、数字化服务、产品销售服务、品牌专利服务、咨询服务、深度售后服务等方面,这些场景往往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附加值高的业态特征。
3、他山之石,向国际先进产业服务对标
市场研究表明,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GDP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均达到40%以上,而根据测算数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占比仅为18%左右。看来我国这些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际社会。从统计数据情况来看,当前社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到位,会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较难提升。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在未来着重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4、数字科技赋能C2B模式发展
产业互联网作为未来数字经济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我国互联网发展目前由早期的飞速发展转向发展速度放缓,未来需要由To C转向 To B即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从而释放互联网产业发展潜能。5iABCD(5G、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驱动网络平台走向智能化,网络对于产业的赋能应突破B2B、B2C等形式,打通仁都二脉,形成C2B的新的商业、服务模式,贯通全产业链条。对于工业品而言,产业体系包括调研市场需求、针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以及随后开展的供应链配合、产品制造、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等多项产业场景和流程。产业互联网应争取覆盖全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当前数字技术的赋能价值。未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力求产业互联网转向,通过数据要素等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结合实施新质生产力。
对于C2B的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体系,未来国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次的产业互联网。大型企业在串联自身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互联网的同时,还需要形成面向千百万中小企业的行业性产业互联网,以此整合行业市场信息。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则为全国产业互联网提供大数据中心、通用模型、行业模型等互联网基础设施。
5、C2B模式案例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华南地区,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往东南亚的不利背景下,广东等省份今年1-2月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原因正在于将产业互联网融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匹配供给的同时,带动了制造、物流等大量配套产业的发展,且具有继续增长的潜能。
谁将是工业4.0 时代的2B英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互联网给管理者带来的并不只是兴奋,还有迷茫与纷乱。在长尾、众包、维基、轻公司、湿营销、免费经济等一轮轮新理念的轰炸中,到底我们该听谁的?这些缤纷复杂的新理念背后,是否有一个贯穿其中的大趋势?在笔者看来,十多年来新理念、新模式、新公司的大爆发,事实上都在从不同角度探索一个已经被讨论了几十年的话题:工业4.0时代的商业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是什么?如果说这个时代的组织模式变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的未来形貌已经初具雏形了。以上种种探索,就是对最终答案的快速接近: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正在逐步被数字新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所取代!所有管理者都必须警醒的是:在现代工商业发展史上,C2B模式的大量浮现,是一个从未有过的事件。它不是转瞬即逝的浪花,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全球商业气候的巨型洋流,是产业向工业4.0时代演进的潮流趋势。能否把握这一大趋势,将决定谁是未来的商界领袖。(作者:雷万云博士)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