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 建筑行业链主企业的资金运行特征是怎样的?

企业赊销比例持续提高,加之疫情影响,加重企业现金流压力,供应链金融需求度增加,传统供应链金融面临供应链金融供给体系发展不平衡、核心企业主动作为积极性低、供应链金融存在泄密风险隐患、金融科技管理相对滞后等痛点,亟待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打破瓶颈。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发展

2017年《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了有效创新发展,数字化渗透率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规模达到11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约为30%,相比2018年实现了多倍的增加。到2027年,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也将增长到约50%。

(二)平台发展势头强劲,金融科技公司预计将增加

当前,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及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建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据统计,截至2022年,行业内已经有超过200家在运营平台,且这一数量仍在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垂直细分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涌现。

在运营平台中,自供应链金融2.0阶段就开始兴起的核心企业建立的数字化平台数量最多,约占所有平台的一半,而金融科技公司建立的平台占比虽暂时不高,但随着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服务公司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预计未来会出现多方联合建设的综合性平台,主要以金融科技公司的形式展开,因此预计金融科技公司建设的平台占比会上升。

(三)各市场主体凭借自身核心优势差异化竞争发展

供应链市场主体包括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第三方科技公司、供应链服务商,各市场主体结合自身发展特性,形成了核心优势,其中金融机构资金与产品丰富,核心企业了解用户与产业、第三方科技公司专于科技与产品,供应链服务商掌握贸易关系。

二、发展存在问题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主要存在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数字供应链金融推广受限;金融科技融合运用不足,银行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监管政策法规不健全,技术实施标准和公共信息平台不统一三大问题,具体如下:

    存在问题

            问题描述

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数字供应链金融推广受限

目前数字化驱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仍局限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核心供应链企业和集团公司客户,这些大中型公司的资源、资金、渠道相对丰富,具备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优势,而供应链上的众多小微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与金融机构无法深度互联互通,成为数字供应链金融难以触达的“鸿沟”。

金融科技融合运用不足,银行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

数字供应链金融必须以金融科技作为引领与支撑,而目前多数银行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应用存在重大短板,供应链金融仅仅停留在线下业务线上化迁移的初级阶段,现有的平台架构、营销模式、服务流程、风控决策机制与金融服务智能化的目标相差甚远。同时,对外开放度不高,大多未能通过开放API真正融入产业生态、赋能产业生态,从而难以为用户提供无感、无缝、无界的全新金融服务体验。

监管政策法规不健全,技术实施标准和公共信息平台不统一

目前融资仓单技术标准未统一;企业不同动产类别,存货、应收账款、飞机车船等权属抵质押公示登记仍分散在多个平台,未实现统一。同时,缺乏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规则,对各类数据的开放范围及权限尚不明确。

三、发展趋势:朝着细分化、去核化、协同化发展

数字化技术加速了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朝着专业化、复杂化、网络化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沿着产业链发展、数字金融发展的融合路径,未来发展将呈现如下三个新方向。

(一)服务领域向行业细分化发展

未来,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加速产业链企业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社会化生产活动将构成更加专业细化、衔接紧密、功能多样的循环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向链条更长、更专、更全的方向发展,这也将促使供应链金融围绕客户需求,向更专业、更细分的方向发展。比如,民生银行以大型乳制品企业为核心,围绕乳业自动化程度高、市场半径小、消费频率高等特点,打造了专门的乳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链。商业银行未来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研究能力,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在细分领域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

(二)业务模式向产业去核化发展

当前,供应链金融的主流业务模式仍是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核心企业的信用流动无法触及二、三级或更高级的企业节点,并没有充分发挥整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对任一个企业节点的增信作用。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去核心化的,企业信用源自供应链自身的闭合业务与全流程交易信息。因此,以全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大数据决策平台为基础,转变传统信用评价与抵押思维,做到真正的信息决策信用,是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未来方向。

(三)组织形式向平台协作化发展

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种类的多样化、企业间业务关系的复杂化、业务协作流程的专业化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难题。供应链金融发展是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商业银行、政府、第三方机构、核心企业以及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合力协作。因此,搭建供应链金融统一协作平台,加强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良好的协调交流机制,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又一趋势。



同期阅读:

建筑行业链主企业的资金运行特征是怎样的?

马燕明 来源:建筑供应链金融

建筑行业链主企业的资金运行特征

建筑行业的资金运行特征可用四句话概括:一是建筑行业资金需求旺盛;二是建筑企业投融资能力决定了其生存发展空间;三是供应链金融是建筑企业投融资能力的重要支撑;四是基于交易信用的场景供应链金融是行业生态链应用趋势。建筑央企中交集团、中国铁建是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公布的“链长制”链主企业,中交集团是建筑央企产业链合作联盟发起牵头单位。链主企业资金的运行与行业发展同步,行业特征决定了其资金运行规律,链主企业的资金运行既有行业普遍性特征,也有链主企业特殊性及面临的挑战,需要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变革,探索资金管理创新之路。

基本概念与行业特征

1.链主企业定义

链主企业是产业链上龙头主导企业的简称,通常是指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整个产业链大部分企业的资源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实现予以高度关注,且肩负着提升整个产业链绩效重任的核心企业。现代经济的竞争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取决于链主企业的竞争,链主企业起到主导及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作用。

2.链主企业行业特征

链主企业行业的垄断性和竞争性是其本质属性,从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公布的16家“链长制”央企来看,中国石化属于垄断性企业,中交集团属于竞争性企业。垄断企业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独家生意,受准入门槛控制;二是市场需求旺盛,具有绝对市场占有率。链主企业不一定是垄断企业,但垄断企业一定是链主企业。建筑行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不是独家生意,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

建筑链主企业行业特征决定了建筑行业三大业主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与供给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且随着国家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链主企业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建筑行业作为充分竞争性行业,链主企业相互之间的生态链竞争是关键,尤其是链主企业资源配置与资金运行效率尤为重要。

建筑链主企业资金运行特征

1.竞争性行业资金运行特征

垄断性与竞争性行业资金运行的底层逻辑不同,垄断性行业如石油化工、国防工业等行业,基于国家战略,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投入,资金运行具有指向性和周期性特征,在社会资源配置上有很强的引导性。垄断性链主企业具有占有社会资源主导地位,也是金融机构重点跟进和支持对象。

竞争性行业如建筑业、大消费等行业,基于市场主体参与行业竞争,关键看市场竞争力,以自身规模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占有率提升获取社会资源。市场主导方多是链主企业,市场参与方更多是产业链生态企业,双方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市场主导方基于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规模优势获取交易订单,并控制和主导产业链资金运行,市场参与方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谁基于交易的主导地位,谁就能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金融机构支持。

2.建筑链主企业资金运行特征

建筑链主企业基于行业产业链条长和建造周期长的特性,以工程形象进度里程碑节点为标志,确定建筑企业资金结算和收付的时间点,在工程项目的合约商务、合约建造、合约结算三大场景完成投入与产出的资金闭环。

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看:一是行业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总体经营负债大于金融负债,经营负债应付账款大大高于应付票据,应付账款无信用账期是最大特征;二是无信用账期的经营负债与应收账款对应存在,链主企业应付账款大于应收占用产业链资金;三是经营负债无信用账期约束且不付利息,企业看似没吃亏,其实吸食的是产业链生态企业的利益,没有信用账期直接削弱了链主企业合约现金流精益管理动力,无票据刚兑或“信单链”产品信用约束,降低了企业资金收付时间价值的匹配管理。

3.建筑行业链主企业三大错配现象

依据建筑行业2018—2022年122家上市公司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建筑行业链主企业资金运行存在三大错配现象:一是经营现金流入相对稳定与业主方回款弹性的矛盾,企业五年平均总体经营现金流入与营业收入比例关系为1.07:1左右保持常态,把项目之间应收弹性差异,理解为总体应收难,不利于主动管理业主方资金应收难题;二是企业存贷双高与货币资金备付偏高的不匹配,企业五年平均货币资金备付水平为14%—15%左右,降低了资金运营效率和效益;三是链主企业应收账款弹性与生态链企业无账期垫资错配问题,企业应收应付同步增长的同时,无形中劣化了链主企业资产负债率。

建筑行业链主企业的破解之道

建筑行业链主企业项目资金应收难、企业货币资金备付率偏高、产业链长期垫资三大错配现象,是链主企业面对的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与挑战。链主企业作为市场主导方,需要构建三大能力体系:一是项目交易订单投融资资源的配置能力,二是基于司库体系建设的合约现金流管理能力,三是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创新能力,引领行业资金运行建立示范和规范标准。

1.项目层面

基于建筑行业订单制与项目制管理特征,交易项目的选择与放弃至关重要。

一是进入领域与国家产业政策一致。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出席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会议讲话提到:2023年中央作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新时代建设领域的“三大工程”。把握好政策解决方向性问题。

二是项目标的筛选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匹配。2023年9月28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建设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22年年度统计样本的270家城投总资产榜单中,超过千亿级的城投公司共有90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家,其中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的为10家。从资产负债率变动情况来看,270家城投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7.95%。城投公司作为工程项目主要的三大业主方之一,通过比对经济支撑能力,慎重选择项目业主方,从源头上解决项目应收难问题。

三是项目投融资资源配置法则与融资工具选择,从资本追逐价值的视角出发,战略性市场进入除外,任何一个项目选对了方向和业主方后,还要从项目投入产出的回报测算经济合理性,判断项目对企业是拉高还是降低了总体回报,决策是否给予投资、融资或是投资+融资的组合方式支持,从而解决链主企业金融资源运营效率问题。

2.资金层面

国资委2022年1月出台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2023年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营业现金比率是国资委第一次提出,主要是为了体现国资委“要有利润的收入和要有现金的利润”的监管要求,要推动中央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基础上,更加关注现金流的安全,更加关注可持续投资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含金量”,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结合建筑行业存贷双高、资产负债率虚高,以及货币资金备付不合理现状,运用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历年的研究成果,引入银行存贷合约现金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集团司库体系建设暨资金集中管理创新点是将现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标的实际货币资金存量的规模集聚与流量过程风险控制(资金集中管理的1.0-2.0版本),升级为基于合约现金流的精益管理,这个阶段称为集团司库体系建设的升级版——资金集中管理的3.0版本。

用合约现金流精益管理替代现有资金预测或预算,基本逻辑源于银行每日存贷合约现金流动性缺口管理理论,推动建筑企业合约现金流精益管理,优化金融资源匹配的时间价值,从而有效进行集团资金备付管理,降低集团资金备付比例,解决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确权难题,提升建筑企业的财务价值创造能力。

3.产业链层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启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该行动是两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点产业链合作对接系列活动,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性和竞争力。

建筑链主企业处于建筑行业上下游的连接角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业主方是链主企业的下游,中小建筑企业或专业分包商(供应商)是链主企业的上游。链主企业作为市场的一方,随着项目投融资资源的加持,某些方面与业主方商务谈判中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相对于上游企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尤其是搭建了集采平台的链主企业话语权更高。工程项目的主导话语权是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协调会商,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机制、项目共建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和生态共建机制,将增强链主企业市场的稳健性和竞争力

从对等交易原则来说,选择资金付款方式是现金或期票,集采折价会不同,实务中链主企业基于业主方回款的不确定性,往往不会主动设定付款信用账期,短期看对链主企业有利,长期看伤害了行业生态链伙伴合作关系,不利于产业链长期稳定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工程项目业主方回款的快慢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上游企业没有直接关系,从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的高度,借助供应链金融工具支持强链稳链补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增强产业链乃至经济韧性方面不可或缺。

链主企业即使不能按期支付现金或期票,至少要提供工程合约的交易数据,运用合约商务、合约建造、合约结算三大环节沉淀的数据资产,以数字信用价值与资金方对接,协助交易对手通过场景供应链金融弱确权方式实现融资,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链主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建筑行业链主企业作为行业的主导方,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尤其是在当前行业遇到特殊困难时期,要用好链主企业社会资源和信用资源优势,突破传统项目资金管理惯例,实现企业级资金管理升级,助力建筑产业链生态稳定健康发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