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在“转”什么?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等为代表的金融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正蓬勃兴起,我国金融业开始步入一个与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相对应的数字化新时代,金融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行业转型发展的焦点。

2019年,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构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和任务、路径和边界。2022年1月,人民银行再次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从战略、组织、管理、目标、路径以及考评等方面将金融数字化打造成金融机构的“第二发展曲线”。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线上金融服务的迫切性需求增加,信贷、理财、保险等采用非接触式的服务方式开始提速,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刚需,我国商业银行平均线上业务服务替代率已经达到96%。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疫情以来数字金融指数增长了60.4%,是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凸显了金融科技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线上金融需求的增长,金融机构积极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2020年,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达207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农、中、建、交和邮储六家国有银行金融科技领域总计投入金额为957亿元,相比2019年的717亿元,同比增长33%。中国银行业协会问卷调查显示,45.85%的受访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在10%以上。此外,还有16家大中型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专门从事数字化转型的相关业务。

我们不禁要问,金融数字化转型来势凶猛,是疫情期间金融机构的暂时性安排和临时性应急方案吗?后疫情时代,金融机构又会在多大程度上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呢?

从历史的角度看,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创新一直是金融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典型特征。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我国金融业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以操作电子化、系统联网化、标准统一化为重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手工到电子、从单机到联网”的历史性突破。进入21世纪,金融业在电子化建设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新手段,重点围绕数据集中化、渠道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实现了金融的信息化。

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发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金融和技术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比如,为解决银行记账和算数等业务手工操作效率低、差错率高等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尝试用敲打“键盘”的电子化操作替代拨弄“算盘”的手工操作。为解决银行卡领域普遍存在的“一卡一机、一柜多机、联而不通”等问题,国务院于1993年启动金卡工程,推动发卡银行资源共享、通存通兑。为解决不同系统间交易数据不同步的“单边账”等问题,金融机构自20世纪末开始推动系统集中部署、客户集中管理、网点集中联网、账务集中处理。由此可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金融和技术的再一次融合必然是大势所趋,在提升金融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和降低经营成本上,新技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和应用空间。

不过,金融数字化转型既是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的延续,又存在本质的不同。信息化是对金融业务需求的响应,是对传统业务效率的改善,技术的作用是辅助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最大的不同在于金融首先和数字化的生活产生交互,与其说是数字化转型,不如说是借助数字技术的客户转型。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本越来越低,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数字产业化正在演变成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并不是对原有经济体系的补充和融合,更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和重塑。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3%。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培育出新零售、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医疗信息化等新业态,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已经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在习惯于线上和平台经济的交易之后,对金融的数字化服务成为必然的内在要求。所以说,疫情的暴发只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数字经济的崛起才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推动力。

对金融机构来说,什么样的数字化转型才是成功的呢?数字化转型究竟“转”的是什么呢?数字机化转型是不是把线上的流量变成业务增量,是不是拓展线上渠道?还是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创新项目?亦或是直接拷贝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就“到底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国际咨询公司德勤曾对全球金融机构的高管发起问卷调查,反馈几乎一致,那就是“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但启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仍来自于客户需求”。

我们认为,传统金融的业务逻辑是跨周期的资产配置,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成为资本中介,客户只有和风险标准相匹配,才能获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相对客户处于优势地位。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服务的逻辑有所不同,数据将替代资本成为金融业核心资产。海量的数据和算法分析将会逐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快速优化并升级风控模型,由此客户规模将迅速扩大,金融机构作为信息中枢的重要性将会下降,如何满足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才是金融服务的核心和优先选项。以客户为中心,就要通过重新构建业务模型和流程,加强客户交互,将服务嵌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中,与客户建立更深厚的关系,在便利性和功能性方面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

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并不是让金融机构去“炫技”,也不是去“囤积”数据。就数字化转型,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德勤曾对全球金融机构的高管们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发现,“如果领导层不相信变革,仅仅只是假装乐于变革,那么转型不可能成功”。其中一家大型美国银行的首席数字官的回复非常有代表性,他说:“如果管理层只专注金融机构传统的思考与运营方式,在未来5到10年他们将被淘汰。”所以说,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财务预算投入,除了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全新的战略思维,是如何培育对数字化转型友好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塑造真心拥抱数字化的经营理念。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历史多么悠久、体量多么巨大的行业,如果没有跟上技术的步伐,实现和技术的融合,都会被淘汰。在最新的2021年全球上市公司榜单中,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企业,除了排名第四位的沙特阿美之外,全部都是新技术公司。美国的苹果、微软、谷歌占据了前3位,亚马逊、特斯拉、META、英伟达、腾讯等都进入了榜单前10位。

回看一百年以来,曾占据榜单前列的钢铁、石油、汽车、电器等传统行业,都已纷纷衰落。可以断言,随着技术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随着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数字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最新领域。金融机构必须跟上数字化的浪潮,实现数字化的转型,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建军为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