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低碳转型,为何将推进“数实融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作为两个经济关键词,正受到自上而下密切关注。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


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


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不言自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振兴实体经济,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点,也是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当然,实体经济中的传统产业、落后产能也面临转型升级,过去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关注点就在此。


双碳战略,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提供了一个抓手。其内在逻辑是清晰的:企业与行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必然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与低碳化是一体两面。借助双碳战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已经走上从相加到相融的进程。


1月19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主办、阿里研究院与罗汉堂承办的2022新经济智库大会上,包括诺奖得主斯宾塞在内的一系列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低碳转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命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数字经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的数字经济就是在夯实社会发展的“绿色基石”。中国享有领先优势,推动包括绿色制造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应进一步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建立正向激励以鼓励引导消费者与生产者。



1

数字经济改变制造业?



多年以来,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处于“低价竞争”的状态。对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说,通过更低价格来占领市场是常态。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显示,目前我国还有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红利’的中小企业并不多。


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一面是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一面是绿色发展的需求,双碳战略成为粘合剂。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看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与低碳发展其实是一体两面。数字经济是推动实体经济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发展必然意味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参与。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形成的通信互联网、能源网、交通网将最终升级为人与万物互联的智能物联网,其可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和各类应用程序,提高社会的系统效能和运行效率,减少碳排放,降低生产、配送、消费商品和服务,以及回收废弃物的边际成本,进而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所长高世楫看来,由于我国还没有完成现代化,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仍需钢铁、水泥等高排放产业的持续运转,要实现碳达峰进而实现增长与碳排放的强脱钩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根据对发展前景分析,按照中央部署,通过提高效率、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我国确实可以在2030年前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强脱钩,到2035年左右,经济增长可能与能源消费脱钩。


在这样的背景与条件下,他认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的本质是利用科学知识创造财富。他认为,在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创新方面,数字化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数字化(Digitalization)和低碳化(Decarbonization),这两个D,是驱动人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双引擎。


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认为:由数字技术支撑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产业的主流,低碳转型将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一把新钥匙,“实现双碳目标数字平台责无旁贷”。


2

实体经济疆域有多大?



什么是实体经济?实业,见产业、见场景、见就业。当然,实体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当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时,造出有模有样的T型车是实业,但今天,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本身也变成了实业。实业之实,既有历史沿革,也有时代性。在这个意义上,今天从乡村到城市,从制造业到数字产业,从消费领域的产业带到物流基础设施,都能成为实业。判断实不实,关键的一个标准,在于它是否真正服务到了国计民生,成为经济基本盘的一部分。


实体经济面临新的征程。1月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称:我们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经济,一种是传统竞争力已经下降、过剩严重的实体经济;另一种是数字化赋能、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新实体经济。我们面临的一个真实的挑战是实现转型,怎样把传统实体经济转向数字化赋能以后生产力提升的新实体经济。


不妨翻译一下这段话,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难的不是方向,而是一条路。而绿色低碳本身就是转型的一条路,在顶层设计之下,已变得越来越清晰。


阿里巴巴曾公布过这样两个案例:


在云南昆明的浙能锦江环境西山垃圾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利用数字化改造,让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垃圾焚烧发电,既能减少填埋导致的甲烷排放,也能减少火力发电的温室气体减排。而在垃圾焚烧中,控温是重中之重,生活垃圾如果燃烧不充分,将会释放二噁英等有害气体。通过装上阿里云的“工业大脑”,往常在焚烧中负责控温的工人,现在可以从每天近万次的控温操作中解放出来,工作量减少90%,发电量提升5个百分点,一吨垃圾能多发10度绿电。


在浙江杭州的阿里犀牛工厂,通过“智慧大脑”调度、物联网布局,生产线具备极度柔性制造能力,一条生产线可生产不同纹样的衣服,并可快速转换款式,从而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除了提升效率,犀牛工厂还采用E-Flow雾化技术,代替传统水浴处理,洗水每件衣服用水量可减少到原先传统洗水的1/3,大大降低排放量。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领的双向进程中,今天我们讨论的实体经济绝不是“傻大黑粗”,而是借助数字技术,在产业发展逻辑、产业组织形态、产业发展形态上有结构性、颠覆性变化的实体经济。


低碳转型是让实体经济在产业发展形态上能快速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12月,阿里巴巴发布的《碳中和行动报告2021》指出,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转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本身就带来减碳增效,比如云计算替代传统IT,大幅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碳排放”。



云计算平台成为催生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切入点。现在的云化,不止是原来的计算存储上云,云化里面现在有两个重要的价值点。第一个是倒逼企业加速内部综合集成,第二个是推动跨企业协同共享去催生一些社会化资源配置的新模式新业态。这让云计算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绿色技术,提高了社会整体的CPU利用率。


通过聚集计算资源、转移工作负载,云的资源利用率是企业自建机房的5-10倍,同时更好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第三方咨询机构IDC预测,未来四年持续采用云计算可以减少碳排放10亿吨,相当于抵消400个火电厂或一个中型国家的年排放量。


不仅仅是服务传统企业“更绿色”,数字经济还能加速建立有效的绿色市场,让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找到匹配渠道。从而将绿色发展与更广阔的市场主体们连接在一起。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平台企业需要建立认证和信用体系,帮助消费者了解绿色环保产品,购买到真正的绿色商品。同时,在消费端和商家端给予碳积分等正向激励,能够在供需两端发力,加速绿色环保意识以商品作为载体传播。


当然,实体经济的外延很大。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任军看来,在建筑领域的低碳发展上,数字化、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很大发展前景。比如,可以利用节能和低碳的参数,通过参数化的设计进行多目标优化,可以产生理论上无限的方案,可以找到最节能最低碳的方案。举个例子,可以让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找到南向的窗户最大、体积最小、消耗最小的形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到更绿色设计方案。


随着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7.8%。近日公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则提出了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等目标。


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数字经济作为第一生产力,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认为,数字技术和“3060”目标结合,就是要用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实现1+1>2。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