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强国转变的第二次转型状态,同时,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亟需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朱玉成研究员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展开深入分析。

在依赖要素投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在“低垂的果子”被摘完以后,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甚至衰退。我国此前主要依靠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群生产”和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全球生产”扩大竞争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全球代工竞争,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上“低价抢单”,我国制造业面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的激烈挑战。同时,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进入产业链价值高地仍面临许多困难,以服务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高成长市场尚在培育过程中。“旧的渐弱,新的未起”,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被卡在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与具有高创新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两头受挤压的比较优势“真空”。

如何在第二次转型中实现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基本完成了后发追赶型工业化阶段。在进入自主创新型工业化阶段之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第二次转型状态。第一次转型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转型的核心特征是明晰产权和引入市场激励因素,使受计划经济体制压抑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在这个阶段,粗放的数量型增长和“低小散”的产业结构对知识创新存在阻碍效应,导致企业更愿意选择相对简单的“工艺创新”而非知识含量更高的“产品创新”,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次转型则是由资源、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驱动的制造业大国向由效率和创新驱动的创新型强国转变,转型的核心特征是从依靠技术引进、高素质劳动力和国际国内市场等要素转向依靠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越来越“触摸”到国际前沿技术,国外不再有大批先进技术可供引进、吸收,在国外技术“无限供给”的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将越来越依靠自主创新。
国际经验表明,技术创新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创新过程,而只是创新链上的一个环节。如果仅仅依靠创新能力提升,而忽略了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无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发展能力,就会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造成阻碍。因此,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必须要嵌入到产业发展中去。从这个意义上看,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所在。倘若我国能在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上取得领先优势,就可以为经济发展奠定新的增长基础,巩固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