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一文读懂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以及数字化供应链

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供应链这些名词听着很耳熟,很热门,但是他们究竟是噱头名词,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经济?且以本文抛砖引玉,供读者探讨研究。

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最早由霍利亨(Houlihan)于1985年提出,他总结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最终顾客等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物质由供应商向最终客户流动,信息流动则是双向的。我们更有必要了解的是——在供应链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战略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模型。

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包括生产、销售、物流(进/销)、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包括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一般企业并不是在每一个环节创造价值,而是在某些特定的价值环节才真正创造价值。真正产生价值的环节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这些战略环节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企业应在资源配置,管理体系设定方面更注重这些战略环节以培养更强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共享价值链的方式获得(一些环节的)价值增加。这里,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就是共享价值链天然伙伴。因此,我们认为供应链是企业价值链对外的延伸。

狭义产业链的概念大抵等同于供应链。广义产业链不仅包含与产品生产销售相关的环节,更尽可能延伸到上下游,这样很多基础产业及基础研究,人力资源,各种产业需要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以及链接这些产业参与者的物理空间,协作平台,乃至相关的政府部门等等都是产业链的组成部分。

企业要发展必须破除内卷化,通过供应链协同,产业链合作,不仅增强了核心企业产品在行业、区域乃至全球的竞争力,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互相成就带动更多产业链参与方的不断进步,从而进一步巩固增加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产业生态圈的进化深刻影响并带动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动能以及基础领域包括教育、法律、人文的进步。

几十年来关于供应链产业链的协作的理论和实践在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之间不断诞生。其中,产业集群模式相对为众人熟知和认可。日本爱知的汽车行业,深圳的电子行业都是经常为政府所学习的案例。产业集群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理空间上的聚集,降低了各种物流和采购成本,人力资源的聚集为产业提供发展潜力,稳定可见的供应链合作降低了交易成本。产业集群模式往往由政府引导,在要素资源的提供、配套政策及服务上给予差异化对待以进行产业孵化、引导企业和资源的聚集。

交易成本——诺奖得主科斯在1937年就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交易成本包括搜索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违约成本等等。影响交易成本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商品或资产的专属性、交易不确定性以及交易的频率。交易成本可分为外生和内生两种。地理条件阻隔和信息交流限制是外生交易成本的两个主要要素;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或不平等竞争构成的体制性交易成本。通过构建可靠的供应链协作体系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   

除了产业集群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降低交易成本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丰富。这其中,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高效协同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可以将稳固的供应链合作体系电子契约化资产化,通过供应链获得信用,传导信用,供应链资产的可视化可量化可交易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正在深刻地推动着供应链产业链的进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