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云数字CEO、前京东高级副总裁、京东终身荣誉技术顾问李大学在2019第二届中国B2B供应链金融峰会作“产业互联网2.0”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李大学:产业互联网这个词,我在业界算比较早提出的,我离开京东的主要原因就是看到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当然我们BAT大佬们在去年下半年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看到阿里、腾讯都在转向这个领域,所以跟在座各位来讲,剩下给大家的时间其实不多了,巨头进入这个市场竞争也蛮激烈的。所以产业互联网其实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把它称为2.0。
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有两个差别:第一个差别是一定要采用,我称为产业互联网双螺旋的架构。这个双螺旋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我们要靠产业+互联网,要产业基因+互联网基因,产业放前面。所以产业互联网要干成,一定要有在产业里面扎根很久,有产业理解、产业资源背景的合伙人加入。当然我们互联网人也要进行基因的突变,不能用简单的2C逻辑加到产业上,就指望他干出产业互联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产业互联网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怎么样和产业深度融合,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结合。
我的第二个理解,其实我们现在谈到太多的链,产业链、供应链、区块链,链的思维一定要干掉。大家知道如果你签合同的话,老板出差了合同签不了,账报不了。所以链的问题就是任何一个节点延迟或者发生问题,链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效率就低。所以我提的产业互联网一定要“去链结网”,要把链打碎,还要去掉里面没有价值的环节,再把有价值的环节进行重构,形成一张网,这个就是产业互联网。
我们传统B2B的提法其实也有问题,因为B2B一个典型的认识就是把我们电商的交易模型用到产业链里面去交易,但是真正的产业互联网的逻辑不是做交易,它是做协同。它跟你假设已经有订单了,只是为了完成这个订单我们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建筑里面会用到铝模板,这个一般由小的供应商提供的,项目方在这个地方盖完房子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盖房子的,他不方便,而且相对就是一个项目,他很难采购这个模板,所以是一个租赁的模式,这个时候融资租赁就来了。但是融资租赁公司懂金融但是不懂模板产业,就有一个平台就出来了。他就在上游整合铝型材和铝模板的加工企业,在外面加工,其实都是产能过剩,我把那些产能包了,你帮我生产,然后我再联合融资租赁公司帮你卖掉,建立一个平台,为这些基建项目提供铝模板的租赁。
我看到一个在天津做铝模板的项目,三年管理150亿资产,销售收入40亿,刚刚过了三周岁的生日,这样把产业链通过前端的订单拉动了整个产业链,从铝型材到铝模板的加工、仓储、管理一直到租赁,项目的铝模板回来进行清洗,服务一体化进行完成。所以我们研究产业互联网的时候,确实不能简单的去做交易。所以我提出一个SEI模型,我们应该从三个维度研究我们的产业升级和产业互联网。
第一个维度就是产业怎么加上互联网,核心逻辑是“去链结网”,增加产业里面的协同。这个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假设,就是中国很多的产业还是小散弱。这个和西方不太一样,西方的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三百年,行业整合早完成了,而中国的没有完成。刚才我举的铝模板的案例,项目方分散,每年有几万个楼盘要盖,供应方也很小,租赁方小,铝模板的制造小,所以两端分散,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网络组织起来。
我投资的一个项目——冻品汇,把冻品加工企业和小餐馆建立一个网,这个项目现在每年有几十亿的收入了,所以我们在一个行业里面看到两端分散,那个行业又是万亿行业,其实机会是巨大的。怎么用互联网逻辑增加产业协同,就是我们的机会。
第二个研究逻辑,产业和金融的结合。现在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机会,就是我们中小企业融资难,国家想解决这个问题,能解决吗?非常难。所以我们这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什么?完成产业的数字化。这个数字化完,有了数据才能用新的金融逻辑做产业金融,这是我研究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研究金融的创新。我等会儿会讲到传统的金融解决不了产业互联网里面的资金需求问题,所以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基本上无效的。
我研究就是说,如果要按照产业金融,我认为它是三个生态:第一个生态就是产业,有两个力量:一个就是做很多B2B平台,其实我们建立产业的共享供应链,我们成为产业平台,这是一种新生的力量。另一个力量就是我们产业里面的龙头企业,他也可以改变。他从原来做生意到变成做平台、做生态,可不可以?我们可以认为海尔就在做这样的改变。海尔内部的组织变得小微化,人单合一,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平台化。整个企业把它做小,变成小微企业,用平台组织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海尔金控给这些小微赋能。所以两个力量都存在。
在金融这块,我们针对金融的这个机构和类金融的机构,其实他们又是一个生态。他们主要是通过资金来解决产业里面的资金需求问题,但是这两个生态打不打得通?打不通,很可能需要我们盛景网联提出的金融路由器,把资产和资金、产业和金融这两个生态打通,所以需要第三个生态就是技术、科技。其实我们这些产业互联网平台本身有科技属性,但是他要在产业和金融这两个生态里面,怎么去赋能?我觉得一方面为产业提供金融的系统,让产业的资产能够流动,为金融这个生态提供资金流动的平台,为他们嫁接资产,同时通过大数据提供金融的科技服务,所以这三个生态我们可以比喻成三个圆,可以往中间走。如果他们相交我觉得产业金融就开始突破了,最后会变成什么?同心圆,这三个圆会靠到一起。所以我们可以看见产业互联网干到最后是什么?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它是产业银行。
今天的主题主要是供应链金融,我们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有很多问题,今年爆雷的特别多,我也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他们要爆雷,他们一般具有一些特征。比如说账期特别长,额度特别大,客户特别集中,而且没有数据比对。萝卜章都可以过关,虚假贸易,所以这个里面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未来新的金融,我们认为一定是短周期的、碎片化、流水化、滴灌式的,一定是基于四流合一的,这个也是在座各位努力的方向,在平台里面怎么四流合一,有这个数据支撑,再做金融就比较容易了。
同时把原来的金融都是基于主体的授信,我们能不能回到以资产为核心的金融。之前参与了一个养猪的产业链金融平台。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无法给养殖户授信,我们给猪授信。给这个猪怎么授信?我们每一种猪用猪脸识别就有一个身份证,当猪有了身份证,保险公司才愿意给猪保险,因为以前养殖户养500头猪就保50头,猪死了就找保险公司保,只有猪有保险我们才能给猪和饲料贷款,否则猪死了没人赔。当然用现在的物联网技术,那个猪的叫声、行为都可以探测,所以它生病可以预警提前感应,同时猪养肥了出栏,让他上交易所交易,让资金可以回来,这样做饲料贷款安不安全,非常安全。猪死了有钱赔,猪出栏到交易所钱回来。不到交易所怎么办?不给你检验检疫证,那个猪不能屠宰,就卡住了。所以我们在产业链里面要回到资产里面去,要么控货,要么控资金,让资金形成闭环,我们整个金融模式就改变了。当然我们要利用物联网技术,比如说在郑州正在做一个粮仓的项目,这个粮仓怎么看住了,电子围栏,360的摄像头,温度、湿度的传感器,这些科技手段加上非现场监管就变得可能。面粉厂、酒的加工厂都需要粮食作为原料,淡季的时候收不到粮,必须储粮,以前就解决不了资金的问题。现在如果能把粮仓看住,我们金融机构就愿意贷款了,所以我们通过物联网改造仓储,让这个仓库的货物能够做质押进行融资,把这个项目做好,我觉得有巨大的市场。
我们现在在产业互联网怎么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做金融的创新。我们谈产业互联网的1.0和2.0,到底有什么差别?
我们谈1.0的时候往往从互联网的角度去看,但是我们谈2.0的时候,我们要从产业的角度去看,而且从产业角度看发现有几个大的变化,其中觉得就是区块链技术。大家可能对区块链有一些了解。我有一个判断,我认为没有区块链产业互联网是干不成的。为什么?
产业里面大家的信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包括账期问题,三角债问题。你欠我的钱,合同规定三个月付款,三个月找你还不付,还要给你红包,你可能给我一个6个月到期的商票,把三个月延长到九个月,所以很多企业被三角债拖死了,信用问题、诚信问题是产业链里面最大的问题,我们区块链能不能重构这个信用体系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方向就是监管,我觉得我们的食品安全、健康这个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问题,我们能不能用区块链解决这些问题。
我去研究阿里的成功,他解决了买家和卖家的信任问题,通过支付宝。这是他给电商带来最大的价值,他解决了信用支付的基础设施问题。当然我们京东解决了什么?电商里面的物流问题,所以他们两家企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产业互联网的突破里,我认为要解决它的基础设施问题就是里面的信用问题,这个里面一定会用到区块链。所以通过区块链,我们才能重构很多商业的逻辑。如果我们去看过去的互联网,我认为它只是把传统的物理世界,在数字世界里面做了一个映射,在网上有的其实线下都有。仔细想,我们现在无非把线下的搬到网上,效率更高而已,这个遇到瓶颈了,互联网的巨头都在往线下走。通过区块链可能在数字世界里面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商业范式。这种商业范式一旦在数字世界里面干成,要回到现实世界有没有可能,我认为有一些范式是回不来的,会构造一个新的世界,这个就是区块链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机会。这是我觉得值得我们研究区块链和我们产业互联网结合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大家关注一下我提出来ADI,大家在百度里面就可以查出一个大概50页的ADI白皮书。产业互联网我们应该研究它的规律,产业互联网中国有机会把它干成,到干成的那一天,在座各位一定会总结很多东西。我是根据过去三年多投资了几十家企业,有一些干失败,有一些干成了,我总结出来的东西,我觉得值得大家一起来研究。
磁云在最近两年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我关注的就是三个逻辑,第一个逻辑就是怎么建立可信的大数据。虽然有了数据,但是数据给银行的时候银行不信。在一个多方合作的环境里面怎么建立这个信任。IBM有一个研究,他认为区块链可以在三个“I”方面给我们商业带来价值,他称为降低商业的摩擦,本质是降低交易成本。第一个“I”就是信息,错误的信息会让你带来损失。所以信息怎么保证是正确的,同时信息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怎么不加入噪声,让信息流动变得更加有效,这是研究的第一个“I”。第二个“I”就是互动,大家知道区块链有一个智能合约,很可能取代我们传统的合同。通过智能合约我们的商业交易,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把它固化下来,不会因为一方违约整个的合同无法支撑,同时可以杜绝像P2P爆雷这种现象。P2P融资的时候给了你一个计划书,你把钱给他,他拿钱干别的了,我们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可以规定那个钱的使用,钱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穿透式的监管,并且可以签字,通过这种方式可能P2P的管理就会更好。怎么建立一个可信的大数据环境,是我们结合产业互联网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二个就是信用体系,信用体系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我们两家有一个合同,承诺到期付款,能不能有一个确认。这个确认我们用一个“唐票”表达,而且到期一定要支付,如果不支付区块链里面给你记上一笔。我拿到你的“唐票”就可以融资,或者支付给我的供应商,这个“唐票”可以进行无限的拆分,拆分之后在整个产业互联网上可以传递。我看很多项目都在研究这个方向。在产业链的核心企业采购货物以后,比如说300万的货物可以开出300万一单到期付款的凭证开给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拿到这个之后可以拆成三分,其中100万支付给二级供应商,因为他要买原材料,另外100万拿来融资,这样拿现金支付员工的工资,剩下100万可以持有,到期这个核心企业就会支付钱,那个钱最后会自动切分到票据的持有。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发现产业链的三角债就可以消灭了,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传递。
我们发现一个机会,我们的央企、国企的信用比较好,比较容易拿到钱。但是为他做服务的这些周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很难。我们能不能设计一种模式,让我们的央企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资源和信用来做产业的组织者,用他们的票据,他们的信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融资,让整个生态系统更好,这个也是磁云研究的内容,有机会我们跟大家详细报告这方面的内容。就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我们可能在产业里面重构整个体系,包括B2B的支付体系。
第三个就是我们认为穿透式的监管,这也是我们行业协会,我们很多部门所需要的。包括我们生态的组织者,他需要有这个技术穿透整个行业,穿透整个产业链,这样有利于这个产业的健康。
第二个方向,我们主要在供应链方向。大家知道八大部委在去年提出中国供应链的四年计划,未来要培育100家有世界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供应链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就是企业自己的供应链;第二个是行业的共享供应链,我相信在座很多都在做行业的共享供应链;第三个是城市的供应链,因为中国的这些产业有集聚的特征,成为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群做共享供应链的服务我认为现在也是一个机会,包括围绕着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第四个就是国家级的供应链,比如说“一带一路”,国家级的供应链,我们在供应链这个方向上我认为有巨大的机会。现在的供应链已经从原来的推式变成了拉式。就是由订单驱动的,由需求侧来拉动这样一个新的模式。这个里面有一个教授叫赵先德,他提出PDA,这个P就是pull,D就是数字化,A是敏捷。他认为这三个字,组成的PAD是未来供应链的核心。
大家看到供应链这个方向其实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是需求拉动的供应链。
第三个就是我们称为区块链和供应链融合,双链融合的金融。没有数字化的供应链,没有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大数据,我们在金融方向的创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磁云在这三个方向上,我们称为三轮驱动,我也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来源:B2B内参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