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系趋于灵活多维、智慧高效、协调共赢,呈现以下特点
1 因客所需,定制服务
为持续促进生产者、代理商、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互助,新零售下的供应链金融面向上游中小企业,为其提供应收账款、存货质押借款、信用贷款、票据质押贷款等不同类型的融资服务,对链上企业的需求和定位日益清晰。
2 基于数据,推出预授信服务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将高信用评级企业的信用分享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新型模式是在产业升级和技术驱动下的基于数据的授信模式。新零售下的供应链金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推出预授信服务,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降低了业务的综合成本。
另外,在平台建设上,“新零售+供应链金融”加大向线上化和电子化转型的力度,持续推进供应链业务系统开发和应用推广,与核心企业实现系统对接,做到销售、应付、库存、合同等经营性数据在平台上实时推送;在出账效率方面,不断扩大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并创造出高度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供应链金融体系。
3 建立“N+1+N”新模式,形成多方共赢生态系统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开展的金融活动,国内供应链金融在最原始的1.0版本中,将模式笼统的称为“1+N”,即银行根据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撑,以完成对一众中小微型企业“N”的融资授信支持。
新零售下的供应链金融让在“1+N”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与B2B平台深入合作,为其平台上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去中心化打造“N+1+N”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N+1+N”的服务对象两头都是中小企业,中间“1”作为B2B平台方服务两头企业,实现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型企业“供—产—销”的顺利进行,最终提升整个垂直产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使三方达到共赢局面。
在风险把控方面,“新零售+供应链金融”基于零售的数据,评级模型、授信模型全部数据化,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研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
新零售下金融生态圈
新零售+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将“互联网+”商品交易模式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充分发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打造出生产方、投资方、物流方、消费者多方同时参与的“交易+物流+金融”生态圈。
供应环节:零售企业通过企业其流通环节的核心作用,凭借核心企业授信及数据分析,为这些经销商活生产商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如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巨头在迎接新零售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物流环节:运输领域普遍存在应收账期,大量运输公司、快递公司总是希望更快拿到应收账款,开展其他业务从而扩大经营规模。那么,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接入就可以满足其需求;此外,货物险、运费险等保险产品也完善了新零售下的金融生态。如退货运费险68.19亿件,增长51.91%。
仓储环节:综合考虑上下游企业的交易、库存、位置等数据,借助物联网技术,做好货物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做风险定价和风险评估,从而核算风险贷款金额。
消费环节:对零售企业来说,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一大优势是多年零售业务发展带来的线上与线下门店的渠道优势,抑或线上流量客户。如国美有1万多家供应商、1.8亿会员,其中活跃的占比超过50%,线下还有近1900多家门店。零售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零售企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具备庞大的客户基础;也显示了新零售企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潜力。
综上,在消费升级的风口上,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也提高了对供应链的要求,如,每年备战双十一、双十二的过程中,提前备货对资金的需求是摆在商家面前的一大难题,“新零售+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除电商以外,传统零售企业纷纷试水供应链金融领域。
在新零售这一业态中,随着流通链条的缩短,数据的低成本流动,拓展了供应链金融市场。未来,供应链金融服务将呈现多维度、高频次、多触点的特征,并以“客户为本”为原则与业态中的企业进行合作,也将从中获取更多收益。
来源:经销商高效运营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