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轮接一轮的科技股股价下跌,中国互联网的中流砥柱腾讯以及互联网思维著称的小米股价都跌超了30%以上,就连每季度保持高利润增长的阿里都在跌,其它互联网公司自不必说。11月7-9日乌镇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大佬们幡然醒悟一致确认:不是我们不努力,确实是互联网上半场已经结束。上半场主题是消费互联网,消费者已经被瓜分殆尽,遇上了天花板。除七八十岁以上老人和七八岁以下小孩,很难寻找到新的增量了。
现在开始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下半场的主题将是产业互联网,什么个意思呢?就是生意的本质是从生产到消费,互联网狂奔二十年把消费这一端啃完了,骨头上已经没什么肉。而生产这一端,互联网化还没怎么开始。很少听说哪个工业行业或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改造效率提升多少。而恰恰产业这一端国内有六十几个行业百万亿的产值,哪怕效率提升1%都是万亿的规模。于是互联网大会上大佬们一致表态,下半场产业互联网已来,大家不要在消费端继续围绕流量展开争夺,携手投身下半场,开发资源,技术服务于产业。
这个听上去很美的方向也符合上级精神,不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互联网版本吗?消费互联网用户是个人,产业互联网用户是企业供给侧。腾讯、百度、头条、小米等都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他们面向消费端提供产品和体验,并借助聚集起来的巨大流量获得收入。供给侧改革,就要求这些消费型互联网公司转身服务产业供给端。从向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玩的体验为中心,转向为企业内部以及产业链提供互联网化为中心。从生产、销售、流通、融资、交付几大领域进行技术开发和互联网改造,通过使中国的产业效率提升来获取收益。这些消费型互联网公司能成功转型成产业互联网公司吗?转型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在哪里?
从企业端看,中国实体经济的日子眼下也不好过,同样困境下的实体经济对互联网公司的改造意愿,接受性强吗?互联网公司会不会通过对资金、数据、渠道、消费者等产业链上游资源的掌控,来抢夺实体经济的利益空间呢?产业界接入产业互联网的入口在哪里?综上分析,产业互联网概念和理论上都是讲得通的,但实际运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投资教父之称的著名投资人沈南鹏,在互联网大会有个观点我觉得值得大家关注,他一定程度代表资本的意向。他说互联网上半场是互联网+,下半场是+互联网,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上半场是互联网公司仗着资金和科技优势,有选择的颠覆传统企业,而下半场把加号放前面,主动权似乎来到产业端。产业端有选择地使用互联网工具,只要你们开发出好的产业端,云、智能、移动支付、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我们选择性地使用,借你们的优势来改造我们的劣势。你们努力开发,我们选择使用,这就是彼此的入口。要知道所有模式成功的背后,都是资本助推的结果。
总之,不管产业界喜不喜欢愿不愿意,资本和互联网技术只要把方向对准了产业界,一个更广阔的产业互联网下半场就将出现。我们希望互联网公司知行合一,期待产业+互联网的美好一天早日到来。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