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个多次意图雄起,但又屡次被打翻在地的概念。有人找了很多国内外论据来证实产业互联网确有可取之处,也有专家对之提出质疑。这个概念究竟有没有价值?推动者又意欲何为?这是一个问题。
想了再三,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
存在就有价值
概念从来都是形而上的结果,从现象抽象出来的,产业互联网也是这样。看一个概念有没有价值,关键是概念背后有没有推动的实体,能不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另外就是看这个概念能不能与其他概念进行边界切割,抽象能够具体化。如果能,它就是客观存在。
首先,从实体推动角度。之所以产业互联网能够再次被提出来,是因为有实体推动,反映的是传统互联网企业挺进实体产业的构想。这一点我们无法从概念上消灭它,或者装作视而不见。
其次,从概念切割角度,如果宽泛的说,工业互联网确实能够较大的覆盖,因为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泛指,并不局限于工业,核心强调的也是实体产业的互联网化,从长远意义上能够覆盖产业互联网。
但从当前的工业互联网实践来看,工业互联网并不是覆盖一切的神奇物种。它主要有四种类型,资源匹配协同、企业管理决策优化、生产过程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资源匹配协同模式下,有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制造能力交易等具体应用场景;在生产过程优化模式下,有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制造工艺优化、能耗管理、质量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等具体应用场景;在企业管理决策优化模式下,有生产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优化、企业决策管理等具体应用场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有产品溯源、产品装备远程运维等多个具体应用场景。既然场景能够被列举,那就不是全集。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也就无法被工业互联网全部涵盖。强行涵盖意义也不大,反而失去了工业互联网的特色和价值。就如同当年ERP的概念,到后期试图涵盖一切,但越这样最后反而被拆解的更快,它的模块比大概念更有针对性,大概念就没有价值了。
工业互联网姓工毫无问题,致力于借助互联网优化和提升工业生产相关的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生产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就是它的特色和价值。但如果工业互联网概念成为涵盖一切的大杂烩,不要也罢。反而不如协同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概念更加具体,更能解决问题。
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具体意义何在呢?个人认为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工业与商业、工业与消费的融合,这一点与工业互联网没有交叉。比如,新零售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应用,而不能归为工业互联网。
总之,长期看,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会融合为一体,是同一个概念。但短期看,产业互联网有其存在即必然的价值,是一类实体在努力的方向,这类实体主要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
2
雄心与挑战
很显然,产业互联网的背后驱动力量是传统消费互联网的领军企业。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把人连起来,还要实现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不仅仅改变万物之间的关系,各种社会活动运行的逻辑和结构。那么,传统的消费互联网企业也必须迎合这个趋势。也就是说,在这个全新的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时代,工业企业要向互联网网上走,传统的互联网企业要向工业里面走,才都能在未来活着。现在,BAT向产业互联网进军就是迎合这个趋势的表现形式。从策略上,哪怕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完全融合,互联网企业也一定会举起产业互联网的大旗,以区分于工业界热火朝天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强调互联网企业在新时代的主导性,也就是争夺谁来定义未来的权利。不容否认,这是互联网企业的雄心。
从工业企业来说,也应该欢迎互联网企业的这个雄心。未来是所有人的,多一分力量自然会更有好处,而不是坏处。互联网企业20多年耕耘,聚合了市场,连接了用户,这是任何单个的工业企业都做不到的。现在向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时代进军,这个力量为什么不要?
但从传统消费互联网出发的产业互联网建设,一定要认识到雄心与具体实践的挑战的区别。还是那句话,雄心可以有,但需要切割好边界,知道那些可以为,那些不可以为。
首先必须认识实业与传统消费互联网的区别。工业是什么?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的是质量。工业是分工细作,差分毫失千里,讲的是精益。工业更是工程,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作精密的机器。而传统的消费互联网讲的是抓住眼球、快速迭代,甚至宁滥勿缺,要的是流量、流行、连接,要的是抓住人心。二者从逻辑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有挺进工业的雄心没有问题,有自身优势没有问题,但万万不可盲目冲动蛮干,消弱实业,挤压实业。要知道实业不存,网则不存,最终还会伤害到互联网企业自己。
互联网企业必须明白,自己做工业是不可行的。不知道工程、系统的复杂性,不知道工业运行几百年中的知识传承,知大体而不通细微者,只会损害工业,而不是有助于工业。伤工业则必伤自己,做产业互联网要知道做实体产业的艰难,要成就未来工业,而不是伤害工业,图一时之快。
简单来说,互联网企业挺进产业互联网,表达了它们的雄心,但需要切割好边界,要成就工业,而不是伤害工业,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定位。
3
产业互联网应该怎么做?
互联网企业挺进产业互联网,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为主,相信都是为了人类未来的美好。这也反映出互联网企业向实业融合的趋势,是正向的。工业工内向外延伸,互联网企业从外向内延伸,何乐而不为呢?
互联网企业有连接优势、有技术人才优势、有聚合优势、有数据优势,这些优势与工业的生产优势相融合,相信对传统产业也会有好处,而不是坏处。但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事,我们不能把互联网企业逻辑强加给传统产业,而是要双方携手融合,以价值对价值,而不是一个价值消灭另一个价值。
做好产业互联网,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
首先,还是要切割好边界,做价值,而不是攻市场。例如,产业互联网定位在于建立产业实体与最终用户的直接连接,实现在新时代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环境中对用户的集成,把不确定的商业需求转化为实体产业可以有效合理执行的生产要求。
第二,在边界里发挥连接优势,打通瓶颈环节,疏通网络通道。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但并不是处处疏通,以连接为基础,疏通从生产到用户价值实现的各个节点,还是大有文章可做。
第三,围绕场景做文章。传统消费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聚集用户,那么就要跟深入一步,与用户的应用场景关联起来,深入到用户场景中,后端连接工业生产,给用户创造价值。新零售就是一个例子,零售还是那个零售,但给用户创造了新价值。在用户侧做深做专,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消费互联网停留在连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第四,传统消费互联网,专注于横向连接,从产业互联网开始应发力纵向连接,从社群化的群体连接到一对一的连接生产和用户,让一对一的生产价值发挥出来,产业互联网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
第五,在服务上做文章,从互联网服务向工业和产业服务转型,把人工服务升级为智能服务,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价值。
总之,传统互联网企业以产业互联网为旗帜,连接实体产业,与实体产业运行融合,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全新的价值还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个人认识的视野还是有限的,产业界有一个合适的方向,相信很多更优秀的人会想的更加长远和丰富。
4
几个结论
1.无论是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都是形而上的概念,核心都是要描述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时代实体经济的未来,最后一定会殊途同归。
2.短期看,产业互联网有其实体推动者,是不容忽略的存在,有实体,就不能视而不见,假装忽略。
3.推动产业互联网的互联网企业必须切割好边界,不能伤害实体产业,而是价值融合,促进实体产业发展。图一时之快伤害实体产业,最终必伤害自身。
4.短期来看,产业互联网概念反映出互联网企业向未来转型的雄心,还是要欢迎。我们不希望实体企业面向未来等死,传统互联网企业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发挥其价值,自然也需要一面旗帜,产业互联网是它们的选择,觉得对它们的发展有利,那就有利好了。
5.传统互联网企业要做产业互联网,核心在于发挥自身的价值优势,充分发挥连接与聚合用户两大核心价值,深耕通道和场景,与实体产业一体做强产业,而不是对实体产业攻城掠地。
行文仓促,文中如有考虑不周,语言偏颇之处,请大家多多谅解。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