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昆明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近日,省委办、省政府办印发《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明确,用3年时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努力在产业强省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明确,通过3年时间,促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先进制造业等12个重点产业先强起来。


01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1+10+3”推进云南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聚焦“1+10+3”〔“1”:粮食;“10”:茶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核桃、澳洲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含奶业)、生猪、乡村旅游;“3”:烟草、甘蔗和天然橡胶〕重点领域,推进云南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到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930万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87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3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万亿元。


打造“绿色云品”,力争到2024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数量达到8000个以上。做特“优势精品”,打造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建设国家重要的“菜篮子”保供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力争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500亿元。


02   绿色铝谷

绿色铝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左右


绿色铝谷(高端铝产业),将打造成绿色低碳、集聚集约、链条高端、创新引领、竞争力强的绿色铝产业集群。到2024年,全省铝合金化率达到90%左右,率先打造形成2—3个绿色低碳高端铝产业园区,绿色铝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左右,成为国家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重点推动铝精深加工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铝产业园区,以文山州、红河州为重点,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绿色铝产业园区。到2024年,绿色铝创新产业园成为国内铝产业集群发展标杆。到2024年,力争电解铝产能全部建成,同步实现铝深加工配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成为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03   光伏之都

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光伏产业集群


光伏之都,则打造形成绿色低碳、集聚集约、链条完备、创新引领、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世界领先光伏产业集群。到2024年,全省光伏产业链加快向终端延伸,力争高效电池片产能达100GW/年以上、高效组件20GW/年以上。


《三年行动》中还明确支持电池片环节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重点光伏产业园区,将曲靖市打造成为全省光伏产业核心区,推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伏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和创新发展。


04   先进制造业

将昆明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先进制造业,未来将培育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4年,全省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中高端产品和技术装备供给能力逐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


大力发展磷化工精深加工,以安宁产业园区、晋宁工业园区、海口工业园区、华宁工业园区、会泽产业园区等为重点,打造低碳循环化的磷化工产业集群。到2024年,力争磷化工产值达到700亿元左右。到2024年,力争全省形成8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布局,硅化工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将昆明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到2024年,力争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


05   绿色能源产业

力争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


绿色能源产业,到2024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5.6%左右,绿色能源装机达到1.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2%以上,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到2024年,力争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基地初具规模。加快省内页岩气开发利用,支撑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页岩气产区管道与省内干支线管道联网,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和昭通页岩气开发,适时规划建设燃气发电项目,丰富电力供应和调峰调频能力。


06   烟草产业

巩固烟草“第一车间”核心优势


烟草产业方面,《三年行动》还明确了将在全产业链上重塑云南烟草产业新优势,建好烟草原料“第一车间”,推动云产卷烟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未来3年,云南卷烟品牌结构上移、形象升级、竞争力整体跃升。


同时,巩固烟草“第一车间”核心优势,推进“951”(核心烟区900万亩、重点烟区500万亩、普通烟区100万亩)核心烟区建设工程,继续推进“2260”〔选择20个县(市、区),种植烤烟20万亩以上,提供60万担以上高端特色优质烟叶〕高端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07    新材料产业

到2024年实现新材料产业规模三倍增长


新材料产业方面,《三年行动》将重点实施产业锻长板、关键技术攻关、优势企业引育、特色园区打造、服务平台建设、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六大行动,做精贵金属新材料,做大新能源电池材料,做实化工等新材料。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实现新材料产业规模三倍增长。


做精贵金属新材料、培育新能源电池材料、巩固提升锡基新材料、促进钛基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光电子微电子材料、引育做强化工等其他新材料、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以滇中新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为重点,打造稀贵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


08   生物医药产业

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生物医药产业,将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支柱产业。到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600亿元,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推动三七等优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疫苗产业发展,力争到2024年,疫苗产业全产业链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培育重点产品,重点支持云南白药系列、血塞通系列、骨伤愈合系列、灯盏花系列、美洲大蠊系列、龙血竭系列等中药产品发展及二次开发。


09   数字经济

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云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数字经济产业方面,《三年行动》明确要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60亿元。


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支持昆明、红河、大理等州(市),打造智能终端制造、半导体材料和信创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打造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五华数字经济产业园、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滇中新区数字智造产业园、红河智能终端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园区。


10  文旅康养产业

全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文旅康养产品


文旅康养产业,将提升发展以“文、游、医、养、体、学、智”为主要内容的全产业链,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文旅康养产品,建设世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到2024年,文旅康养产业总收入达到1.2万亿元左右,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8%,重塑云南文旅产业影响力、竞争力,守住云南旅游“金字招牌”,实现文化和旅游强省初步目标。


云南省将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加速旅游+农业、体育、健康、文化、文创、教育、制造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加快建设,依托苍山洱海、梅里雪山、哈尼梯田、丽江古城、三江并流、澄江化石地、热带雨林、火山热海等景观,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全季康养旅居、民族文化体验、科普研学旅游、高原体育运动等新业态新产品,吸引更多旅客到云南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跨境体验、康体养生、旅居生活。


11  现代物流业

努力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物流枢纽


现代物流业,则以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为抓手,以“努力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物流枢纽”为目标,未来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到2024年,力争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到9000亿元。


现代物流业打造,重点任务是培育物流枢纽经济,推进昆明、大理、红河(河口)、德宏(瑞丽)、西双版纳(磨憨)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到2024年,培育5个干支衔接、辐射力强的国家物流枢纽,10个支撑明显、运转高效的省级物流枢纽。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战略储备库接入铁路专用线。探索开行“点对点”高铁货运专列,助力“云花”“云珍”出滇。到2024年,全省县级物流集散网络实现全覆盖,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加快发展培育跨境物流,加强中老铁路沿线重要物流枢纽和节点网络布局建设。加快昆明集装箱中心站、桃花村和研和铁路货场、磨憨铁路口岸、河口铁路口岸海关监管设施及相关配套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昆明国际班列集结中心规划建设,打造物流、商贸、金融、信息融合发展的新型内陆港。推动中老国际货运列车常态化、规模化运行,打造区域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加快推广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加快建设中国(昆明)、中国(德宏)、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到2024年,云南口岸进出口货值突破500亿美元,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到2024年,国家A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数量达到150家以上。


12  出口导向型产业

推进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较快增长


出口导向型产业,《三年行动》中明确,到2024年,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较快增长、附加值持续提升,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元,服务出口达到20亿美元。


同时,要深化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稳步推进区域产业协作、强化开放平台建设。其中,深度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加大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家电产品、纺织品、金属制品等优势产品出口。中越方向,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智能硬件等产业。中老方向,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食品、轻工、环保建材、装备和机械部件组装加工、冶金及矿产深加工等产业。中缅方向,重点发展农业、能源、矿产、化工、建材、石油、文化旅游等产业。


未来,还将大力推动昆明市、西双版纳州联动发展,加快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加强与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磨丁经济特区等境外园区合作,支持国内开放园区参与境外合作区建设,鼓励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互建“园中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