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钢=边长*边厚*0.015 焊管/无缝钢管=(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方管=边长×4×0.00785=周长/3.14 矩形管=(长+宽)×2×壁厚×0.00785 扁钢=宽度*壁厚*0.00785 镀锌扁钢=宽度×壁厚×0.00785×1.06 板材=长度×宽度×厚度×0.00785 花纹板=[厚度×0.0785+0.3]×长度*宽度 六角钢=对边×对边距离×0.0065 八角钢=对边×对边距离×0.0065 不锈钢板=长度×宽度×厚度×7.93 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公式 s20.866×H/m/k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钢管的重量=0.25×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钢铁比重 其中:π = 3.14,L=钢管长度,钢铁比重取7.8 所以,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 如果尺寸单位取米(M),则计算的重量结果为公斤(Kg) 钢的密度为:7.85g/cm3(注意:单位换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常 用 数 据 1 m= 3.281 ft 1 in= 25.4 mm 1 lb= 0.4536 kg 1 oz= 28.3 g 1 kgf= 9.81 N 1 lbf=4.45 N 1 MPa=145.161 lb / in 钢的比重(密度):7.8g/cm 不锈钢比重(密度):7.78g/cm 锌比重(密度):7.05g/cm 铝的比重(密度):2.7g/cm 经实际数据验证,该公式的最大相对换算误差为0.75%,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① 此公式用我国公布的黑色金属硬度标准数据进行换算,其HRC误差基本上在±0.4HRC 范围内,其最大误差也仅±0.9HRC,计算的HV误差最大为±15HV。 本公式与国家标准实验换算值对照,换算式计算结果与标准实验值之误差为±0.1HRC。 对布氏压痕和洛氏压痕深度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压头的应力σHRC=σHB得出换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国家标准实验值对照,换算式计算结果与标准实验值之误差为±0.1HRC。 布氏硬度与维氏硬度的关系,同样根据σHB=σHV得出公式 此公式换算结果与国家标准换算值对照,换算误差为±2HV。 因为努氏硬度与洛氏硬度的对应曲线类似于抛物线,故由曲线得出近似的换算公式为 浇注能力:连铸机每分钟浇注的钢液量 Q=nFVr Q 连铸机的浇注能力(t/min) n 流数 F 连铸坯的断面积(m2) V 拉坯速度(m/min) r 连铸坯的比重 钢液成坯率 C1=(浇注坯量/钢液浇筑量)×100% 一般为96~98% 连铸坯的合格率 C2=(合格铸坯量/浇注坯量)×100% 一般为96~99% 连铸坯的日有效作业率 C3=(连铸机每日实际浇注时间/24)×100% 连铸机的日产量 Q日=24×60×Q×C1×C2×C3 Q 浇注能力(吨/分钟) 钢水收得率 C4=(合格的铸坯量/钢液浇注量)×100% 连铸机的流数 n=G/(F×V×r×T) n 连铸机的流数 G 盛钢桶容量(t) F 铸坯的断面积(m2) V 坯拉速度(m/min) r 连铸坯的比重(t/m3)(碳素镇静钢7.6,沸腾钢7.4) T 盛钢桶内钢液允许的浇注时间(min) 盛钢桶内钢液最大允许的浇注时间 T最大=[(lgG-0.2)/0.3]×f T最大 盛钢桶内钢液最大允许的浇注时间(分钟) G 盛钢桶容量(吨) f 质量系数,取决于盛钢桶所允许的温度损失,要求格的钢种取10,要求低钢种取12 拉坯速度 V=K×L/F V 拉坯速度(m/min) L 铸坯断面周长(mm) F 铸坯的断面积(mm2) K 速度系数(m×mm/) 方坯45~75,板坯45~60,圆坯35~45 中间包的最小容量 G中小=1.3FVrTn G中小 中间包最小容量(t) F 铸坯的断面积(m2) V 拉坯速度(m/min) r 钢液比重(t/m3) 一般取7.0 T 更换盛钢桶所需时间(t) n 流数 结晶器倒锥度 εs=(S下-S上)/S下×100% εs 结晶器倒锥度(%) S下 结晶器下口面积(mm2) S上 结晶器上口面积(mm2) 对于矩形坯和板坯连铸机,铸坯的宽度和厚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不一样 结晶器倒锥度计算 ε=(L下-L上)/L下×100% ε 结晶器边长计算的倒锥度(%) L下 结晶器下口宽边或窄边的长度(mm) L上 结晶器上口宽边或窄边的长度(mm) 结晶器的冷却强度 Q=0.0036Fv Q 结晶器冷却水量(m3/h) F 结晶器水缝总面积(mm2) 其中F=B×D B 结晶器的水缝周长(mm) D 结晶器水缝断面宽度,取4~5mm v 冷却水在水缝内的流速,方坯取6~12m/s,板坯取3.5~5m/s 二次冷却段的耗水量 Q=W×G Q 二冷区耗水量(m3/h) W 二次冷却强度(升/千克钢)(也叫比水量:所消耗的冷却水量与通过二冷区的铸坯质量的比值。)低碳钢比水量1.0~1.2升/千克钢;中高碳钢,低合金钢比水量0.7~1.0升/千克钢;不锈钢,裂纹敏感钢比水量0.4~0.6升/千克钢;高速钢比水量0.1~0.3升/千克钢 G 连铸机理论小时产量(t/h) 浇注平台温度(盛钢桶开始浇注时,桶内钢液测量的温度) T平=T中+△T1+△T2+βt T平 浇注平台温度(℃) T中 中间包内钢液的理论浇注温度(℃) △T1 中包内钢液初期温度降低值(℃)(与中包预热状态有关,一般10~15℃) △T2 钢液从盛钢桶到中间包的温度降低值(℃) β 盛钢桶内自然降温速率(℃/min) 盛钢桶50吨为1.3~1.5℃/min,盛钢桶100吨为0.5~0.6℃/min,盛钢桶200吨为0.3~0.4℃/min,盛钢桶300吨为0.2~0.3℃/min t 盛钢桶内钢液最大允许浇注时间(min) 连铸浇注温度(中间包内钢液温度) T中=T熔+a T中 中间包的钢液理论浇注温度(℃) T熔 钢液的熔点(℃) T熔=1538℃-[88C%+8Si%+5Mn%+30P%+25S%+5Ca%+4Ni%+2Mo%+2V%+1.5Cr%] a 钢液的过热度(℃) 中包过热度取值范围10~30℃,铸坯断面大的取值高一些 1.1正火加热时间 t=KD t 加热时间 D 工件有效厚度(mm) K 加热时间系数(s/mm) K值的经验数据 加热设备 加热温度(℃) 碳素钢K/(S/mm) 合金钢K(S/mm) 箱式炉 800~950 50~60 60~70 盐浴炉 800~950 12~25 20~30 1.2正火加热温度 根据钢的相变临界点选择正火加热温度 低碳钢 T=Ac3+(100~150℃) 中碳钢 T=Ac3+(50~100℃) 高碳钢 T=Ac3+(30~50℃) 亚共析刚 T=Ac3+(30~80℃) 共析钢及过共析钢 T=Acm+(30~50℃)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