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周末,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由于限电无征兆扩大到居民用电,“东三省用电高峰拉闸限电”以阅读3.5亿、讨论10.2万次高居新浪热搜榜前列。
在上海的李女士刚刚给远在辽宁的80岁母亲通了电话,“我妈说,已经通知要停电了,问我是不是需要准备好蜡烛,或者自制油灯?” 她家一亲戚所在小区有三个单元已经停电停水。
而东北一家轮胎企业也已收到政府要求十一“停产”的通知。
8月中旬中国国家发改委一纸上半年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没有达标的地方双控政策由此明显加码,揭开了中国本轮拉闸限电限产的序幕。
当然限电限产背后还有用电需求增长过猛,煤炭价格持续大涨、导致电厂严重亏损而发电意愿不足等多重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这波限电限产“困境”突出反映了“多重目标和多重约束的难以平衡”,带来的冲击恐怕不容小觑,不仅将持续强化上游供给约束,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更长时间在高位盘旋,而且将压制生产,拖累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
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制造国,供给端限制带来的生产放缓,还可能影响到全球市场,推高全球通胀水平。
“鉴于市场注意力目前高度集中在恒大集团和中国史无前例高压遏制房地产行业上,另一场重大的供给侧冲击可能被低估,甚至或许被忽略了,”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说。
电力紧张已经促使野村将中国三、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预估下调至4.7%和3%,此前预估为5.1%和4.4%;并将今年全年增长预测从8.2%下调至7.7%。但野村认为其预估仍面临更多下修风险。
国内大型投行--中金预计,能耗双控政策对三、四季度经济增速的影响,均在0.1-0.15个百分点左右;PPI年内同比增速或在9%以上,上游涨价对中下游盈利空间的挤压加剧。
野村担心这场限电限产冲击波可能会蔓延并影响全球市场,全球都将感受到纺织品、玩具、机械零部件的供应收紧,关于中国的热点讨论不久将从“恒大”转变成“电力短缺”。
“对于全球通胀和货币政策亦可能造成影响。中国供给端冲击很可能导致感恩节和圣诞消费季的商品匮乏,并进一步推高全球尤其是发达市场经济体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平,”陆挺称。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上周预计2021年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通胀率为4.2%,核心PCE通胀率为3.7%,较之前预估3.4%和3%大幅上调。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欧洲央行决策官员亦认为通胀率有高出预测的风险,部分官员预期2022年通胀率可能高于2%目标。日本8月核心CPI也已结束连续12个月跌势。
**需求旺盛,用电量上涨劲头十足**
作为防疫“优等生”的中国今年出口继续高歌猛进,海外疫情此起彼伏强化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许多订单向中国出口商源源不断飞来,集装箱“一箱难求”成为今年的高频词。
与此对应的是,被视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社会用电量上涨劲头十足。进入8月,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创出新高;今年前八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高达两位数的13.8%。
“主要是需求和供给的问题,限电限产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电力需求增长太快,电力系统反应不过来,其实整个中国来看并不缺电,局部缺电跟电网有关,也跟局部需求短时间上得太快有关,”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称,百分之十几的用电量增长太快,每年5%左右增长才算正常。
他认为,电力紧张和煤价太高、煤电企业发电意愿不足也有关系,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电占比高,所以煤一出问题、电就容易出问题;另外产业结构中铜铁钢铝等高耗电产业占比太高,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又那么好,这些产业稍微加一点力,对于整体用电来说就会增加很多。
不过,近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已显露出放缓苗头,8月单月同比增长3.6%,两年平均增长6.0%,较6月增速9.8%、8.4%已有明显下降。
至于辽宁动到居民用电,“肯定是万不得已,因为居民用电的量很小,而且牵扯民生影响太大,所以限电限到居民,就不是‘双控’可以解释的了,”林伯强称,“限居民用电是短时间措手不及的结果,应该是很短暂的事情,预计很快就会过去。”
针对当前供电形势,中国国家电网周一表示,要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多重目标和多重约束的难以平衡”**
中国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火电占据全国电力供应约70%的中国来说显然不是个轻松的任务。
事实上,中国从“十一五”开始,就已经连续四个五年规划设定能源强度目标,其中能源消耗强度指标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2021年“单位GDP降低3%左右”,“十四五”时期总目标则是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能耗双控和限电限产带来的‘困境’,反映了多重目标和多重约束的难以平衡,”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称。
林伯强也指出,中国最难的问题一个是能源结构,清洁能源太少,起不了作用,需求一上来就得靠煤炭;二是产业结构问题,工业占比太大,工业稍稍一动,影响就很大。
“火电占70%,工业占70%,两个70%叠加到一起,肯定会影响很大。今年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他称。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